2010/08/12

[轉]諾蘭拒絕新科技 《全面啟動》深受Pink Floyd影響


離新片《全面啟動》上映只剩一個月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依然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到Hero Complex Film Festival,出現在放映了他的舊作《針鋒相對》後的現場座談上,親自與觀眾大談他的創作靈感,當然免不了也得提及新片《全面啟動》、正在籌備中的《超人》電影,拍攝《蝙蝠俠》系列電影時的幕後花絮,乃至於他對於現今影壇正當道的3D電影熱潮所抱持的看法。

在影展會場上,諾蘭直言坦承:「我從來就不是3D電影的愛好者。」

這也難怪了,不要說3D電影了,畢竟他一直以來就連電腦特效都盡量能免則免,寧願由真人親自上陣──在《黑暗騎士》中最浩大的一場追逐戲裡,諾蘭更是將整輛貨櫃車騰空作180度的大迴轉──這個驚人鏡頭便是劇組真槍實彈地用壓縮瓦斯將貨櫃車給噴射到了半空中,而非事後再經由電腦特效加工。

就像前作《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一樣,諾蘭新作《全面啟動》中使用了大量的真實特效。諾蘭解釋道:「我一直相信,不管電腦特效多麼日新月異,觀眾永遠看得出來哪些鏡頭是真正用底片拍攝下來的,而哪些鏡頭又是特效設計師所憑空創作出來的。」

「舉例來說,在拍攝《蝙蝠俠:開戰時刻》時,特效團隊想要在某些場景中改由電腦特效製作出的『數位蝙蝠俠』上場,但我一直百般不願。所以我們就作了一場試拍,讓克里斯汀貝爾降落在阿卡漢療養院的樓梯上,再把拍好的畫面交給了特效團隊,要求他們用電腦特效作出同樣的場景。」

「特效團隊帶回了兩捲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影片,但我還是分辨得出來何者是由電腦特效所作的,於是打了回票,這件事讓特效團隊感到有些沮喪。但我必須承認,兩者之間相差無幾,如果看在外人眼中可能就分辨不出來。」

「事後回想,我發現這是因為特效團隊手上有真實拍好的影片用來對照,才能夠作出精密逼真的特效畫面;如果不是如此,電腦特效的逼真度就會大打折扣。從這次經驗中我才學到,如果可以拍到真實畫面用作對照的話,相對的也會讓電腦特效大大加分。」


這次與特效團隊周旋的經驗讓諾蘭獲益良多,自此之後,他總是會先用攝影機拍好真實的影像畫面,讓特效團隊再從中著手。《全面啟動》預告中便有一幕,是建築物逐漸崩塌掉入海面,便是電腦特效與真實畫面結合的絕佳例子。劇組先是前往摩洛哥,拍攝演員們從海中走出、海浪不斷沖刷的鏡頭,再轉手給特效團隊去處理。

不僅與電腦特效風行的影壇熱潮背道而馳,諾蘭更是認為,現在所謂的「3D電影」一詞本身就是一種誤解。「事實上,電影本身就是一種3D影像。電影裡95%的景深來自於遮蔽、解析度、色澤等等,所以特別把一般電影挑出來,稱呼它們為『2D電影』,我認為這是一種刻意誤導。」

「事實上,當觀眾在戲院裡看電影時,雙眼可以接受到16英呎朗伯(Foot-Lamberts,一種亮度單位)的光線;但戴上3D眼鏡以後,就足足少去了3英呎朗伯的光線。觀眾也許正沉浸在3D影像的世界中,所以不會注意到這些差別。但在業界人士努力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讓戲院能夠放映到正確亮度後,或許我們不應該急著用3D眼鏡把光線都遮掉。」

但諾蘭不願把話說死,就此將3D電影拒之於門外,話鋒一轉之下他又再表示:「若事實證明3D電影才符合觀眾喜愛的話,那麼片廠當然會從善如流,而我也會加入3D電影的行列。」

「其實我們有嘗試將《全面啟動》在後製階段轉成3D,而測試結果出來非常不錯。但若要把整部電影都轉成3D放映實在太過耗時,我們無法趕得及在上映前達到我能夠滿意的成果,這才作罷。」

「另一個我不支持3D電影的原因,在於它必須用數位攝影拍攝,而非傳統底片,所以你必須使用沉重的攝影器材與分光鏡(Beam-Splitter),這實在不吸引我。對我來說,3D電影唯一的可行之道就是後製2D轉3D,但其實都要視觀眾究竟想看到何種格式的電影而訂。」

「我對於《全面啟動》現在呈現的面貌十分滿意,電影非常的明亮清晰。也許未來3D電影拍攝技術會越來越進步,逐一改善了這些缺點,這就是我所樂見的。」


不僅在拍攝電影時盡量摒除電腦特效、3D電影等新興電影科技,諾蘭在私底下也過著與科技絕緣的生活。

「我沒有電子信箱,也沒有手機,這讓我得以擁有更多時間來思考。我也從不上網。在拍攝《蝙蝠俠:開戰時刻》時,我很早就發現,聆聽網路上眾人的意見,其實不會帶來什麼幫助,倒不如努力試著去拍出一部自己也會想要看的電影。如果想要討好全部的人,電影最後只會變成一團糟。」

不過雖然沒有手機等現代通訊器材,他倒是在華納兄弟公司中享有專用的放映室。「這就是作為導演的最大好處,你可以隨時打電話給一間片廠,然後弄到任何一部電影的拷貝來看!」

他自承,個人最喜愛的電影便是《銀翼殺手》:「我至少看過它上百遍,可以把片中每個細節都倒背如流。」諾蘭在十三歲時第一次看到《銀翼殺手》便深深迷上了,而《銀翼殺手》的敘事風格也成為他日後拍攝電影的創作源頭,因為它值得一看再看,每一次觀賞時都會有全新發現。

諾蘭對電影的熱愛也感染到與他一同拍片的劇組,每次有新片開拍時,諾蘭便會挑幾部電影放映給劇組一同觀看,從中找出值得學習傚仿的靈感。而這次拍攝《全面啟動》時,諾蘭便挑中由亞倫帕克執導、改編自迷幻名團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經典同名專輯的《迷牆》Pink Floyd The Wall來放映。

「亞倫帕克極其擅長在電影中使用音樂,當代影人中他是唯一一位可以在拍出一部音樂劇時,讓觀眾完全不會察覺它原來是一部音樂劇。《全面啟動》的劇組有很多人都沒有看過《迷牆》這部電影,而電影放完後大家都被深深震撼到了,完全說不出話來。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是一種無可言喻的體驗。」

「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還是名青少年,就被片中那非線性的敘事手法所震撼。《迷牆》甚至是非敘事性的。片中幾乎沒有台詞,所有故事都是透過音樂或影像來傳達。亞倫帕克利用影像與符號來串連不同的時間線,好比說電話從手中掉落之類的,打破了傳統時序性敘事手法的界線。這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


另一部對他造成深遠影響的電影,便是1978年的《超人》電影。

「當初我在向片廠作《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提案時,我直接說我想要拍一部1978年當時應該要拍、卻沒有拍成的《蝙蝠俠》電影。我認為提姆波頓版的《蝙蝠俠》非常出色,但個人風格太過強烈。仔細回想起來,這種作法對一部片廠強片來說是相當瘋狂的。儘管我很喜歡提姆波頓版的《蝙蝠俠》,但我認為它留下了某種缺口。」

「這麼說好了,他們從來沒有拍出過像理查唐諾(Richard Donner,《超人》導演)那種風格的《蝙蝠俠》,是在描述身處於平凡世界中的非凡英雄。電影的質地非常寫實,主人翁卻身具超級異能,又是描述他的起源故事。我跑去了片廠,跟他們說這就是我想要拍攝的《蝙蝠俠》風格。」

諾蘭當時跟片廠表明,他打算完全倣效《超人》的拍攝作風──在美國城市拍攝實景,再回到英國攝影棚拍攝棚戲──甚至想跟《超人》一樣,使用群星環繞式的堅強演員陣容(Ensemble Cast)。

「最近這些超級英雄電影都請到了很棒的演員,但當我們開始籌備《蝙蝠俠:開戰時刻》時,我其實是從《超人》中取得靈感。《超人》片中有金哈克曼、馬龍白蘭度、葛倫福特等一班大牌演員圍繞在主角群旁,而也是有《超人》的例子在眼前,片廠才願意准許我來為《蝙蝠俠:開戰時刻》請到這麼多傑出演員。」

深受1978年《超人》影響的諾蘭,近來也有緣接手新《超人》電影的拍攝計畫,擔任製作人的職位。

「當編劇大衛高耶(David Goyer)跟我在為《蝙蝠俠3》的故事作腦力激盪時,一度遇上了瓶頸。某一天他突然沒來由地對我提起,他想到了一個拍攝《超人》的絕妙點子。我聽了之後大為折服,實在不希望它就此平白浪費掉,沒有拍成電影,所以主動跑去跟片廠提案,才成就了這次的電影拍攝計畫。」


在《全面啟動》中,諾蘭依然有幸與眾多出色演員一同共事,以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為首,還包括了渡邊謙、喬瑟夫高登拉維特、瑪莉詠柯蒂亞、艾倫佩姬等,演員陣容中光是曾贏得奧斯卡提名殊榮者便足足有六位之多。

而提到演員,怎能不想到老牌影星米高肯恩?從《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的管家阿福,《頂尖對決》的老魔術師,米高肯恩在諾蘭近年作品中向來不缺席,新片《全面啟動》中自然也少不了他那睿智中帶了三分狡黠的笑容。

「米高肯恩四處對外放話,聲稱他是我的『幸運符』,這就是他為什麼會在《全面啟動》中軋上一角。」諾蘭打趣道,「如果有人這麼對你說的話,你還能拿他怎麼辦?從今以後,我的每部電影都只好為他保留一個角色。」

「他實在是一個很棒的工作夥伴,不僅銀幕魅力十足,工作起來也既專業又迷人。而且只要有他在場,劇組跟年輕演員們都會表現得比較乖。米高肯恩對我來說實在是價值連城!」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