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5

為什麼賣保險的人會這樣?


你的親朋好友跟你推銷,(相信有非常多人會有這方面的issue!XD)

為了人情或是為了幫他一把,你會保了他的保險,讓他衝業績。
不過,之後他們有事業的第二春,或是跳槽了,

沒跟你深談,就直接先轉走了,讓你的保險單留給你不認識,或是不熟悉的人。
對方接手你的保單,連鳥都不會鳥你! (我以為會互相介紹一下,至少讓你認識認識...沒!)
你還是收到信件才知道他不做了!(這次是這樣XD)

接手者連打電話給你確認你有那些保單都不會,簡而言之,他有點像是收攤子的?(我不知道他接了別人的客戶會不會有利潤?

第一次我還能忍受,第二次我就想直接退保了!

也暗自做下決定:
以後絕對,不讓親朋好友接我的保單(加入 個人原則之中~XD)

除了避免日後的不愉快~
我也覺得親朋好友不要有這些生意業務的往來會比較好,免得這些事物生變,搞壞關係或是觀感。
單純的親戚或是朋友,在聚會的時候輕鬆自在多了~
也不用為了拒絕他們,而讓彼此尷尬。

也請有做保險的,不要拉親朋好友的單了
有能力的話,就去找其他客戶,因為親朋好友是你人生中的另一種資產,不是這樣利用的。
你要是真的有心在保險業長久發展,就不要事到臨頭才在拉親朋好友做業績。
你敢拉,你就要好好負責到底。 (不會是我這方面要求的責任心太多吧? )
要是你後來不做保險了,那豈不是內心或有一些愧疚? or not?
好吧,就算你要離開了,也要好好處理每個客戶,做個完美的Ending吧?

發生了這次事件也好,讓我好好思考我之後這塊的原則問題~!

2012/10/02

如何回應網友的留言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rLlDr8oHYL-w_Q0-E21tgPOp2VQlVBMl8DBEgHuSQPqz5IAg-ea-wtN73Z3tRCrRuLEoOgEVCe_Q7P-hqkwhRvebwAr4mlH46_xCiU-7Bdftj43LaVMuSYyEDxTUiqpdDyyYSyA7asGl-/s1600/%25E6%259C%2589%25E5%25BB%25BA%25E8%25A8%25AD%25E6%2580%25A7%25E5%259C%25B0%25E5%259B%259E%25E6%2587%2589%25E9%2583%25A8%25E8%2590%25BD%25E6%25A0%25BC%25E7%2595%2599%25E8%25A8%2580.002.png




太有規劃了..!

2012/08/26

鬼月應景用的鬼故事大全


PTT飄版看過最恐怖的鬼故事: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pub?key=0AtANNdTvk_7KdElMRnJ0cUppcHVDalFmQ2twMFVQUVE&output=html



PTT飄版:
[整理] 你在飄版看過最恐怖的"經歷"

2012/08/21

Diablo3 改版 期貨波動紀錄 103--104

這次改版

最重要的就是  某些傳奇套裝的打造

神聖套裝,和惡魔甲殼

我最後入手了 鼓動之焰 和 神聖套裝  惡魔甲殼

不過 鼓動因為是 61ilv 所以成品非常的爛...

目前神聖就只有盾還能看

惡魔倒是沒有打造太多,還不知道功效


然後說說改版前後的價格波動

1. 玄妙硫磺淚水奧秘一直漲,不過改完版,我想是因為成品太差,所有的材料都跌價
2.因為有個巔峰系統,所以改版之前,紅寶石大漲,這邊我介入太慢,應該消息出來就去搜刮紅寶石(因為可以放在頭盔上經驗加乘)
3.傳奇/套裝設計圖  改版後跌價的 就不要學啦!(因為一定有聽到風聲說不划算!XD)


有個有趣的現象是

改版之後,新傳奇太強
所以製作出來的都顯得太爛,導致大家都去打寶,這也是材料崩盤的主要原因。

不過有趣的點是  伺服器改版關閉之前,所有材料都漲到最高,非常有趣,以後可以好好利用。

硫磺最高50W  改版之後 2x W而已~XD
玄妙 1.5K  --> 1.1K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
2012/08/28
硫磺 12W 附近
玄妙 700~800




2012/04/28

三日減肥餐真的有效


三日減肥餐真的有效

From: 

雖然我一直都有慢跑運動的習慣,不過由於美食在我生命中佔有很大一塊地盤,重要程度爆表+年近30的我已不再擁有年輕肉體與高基礎代謝率,我的體重始終沒法降到一個讓我滿意的數字,當然體脂肪也不甚滿意。

最近時常晚餐只吃半個Subway潛艇堡,不加美奶滋,大約300大卡,早中餐和一般人差不多甚至更少,每周跑步至少三次,每次至少5公里,自己覺得對減肥這件事已經仁至義盡,但還是瘦不到我想要的體重。

於是我上網做功課,尋找有沒有什麼絕招可以讓我體重一舉跌破支撐,脂肪細胞大裁員。

我找到一個黃金三日減肥餐的食譜。

這份食譜從我很小的時候就看我媽和幾個阿姨用過,據說非常有效,後來才知道這份食譜從1985年就出現了,是獨一無二的一份,號稱三天照食譜吃,不吃藥,不打針,一周內可以瘦4~6公斤,聽起來十分神奇。在網路上看了一下使用者的心得,幾乎一面倒的說讚。

來試試吧!

把老婆拖來一起吃,不然我在減肥在吃"噴",她在旁邊吃脆皮雞排,那就太傷感情了。

先把食譜寫出來給大家

三日減肥餐
第一天
早餐:1.黑咖啡或無糖茶2.烤吐司一片3.花生醬兩茶匙4.葡萄柚半個
午餐:1.咖啡或茶2.水煮鮪魚半杯(about120cc)3.烤吐司一片
晚餐:1.咖啡或茶2.紅葡萄一杯3.火鍋肉兩片4.蘋果一個5.四季豆一杯6.香草冰淇淋一杯 (EX:小美)

第二天
早餐:1.咖啡或茶2.烤吐司一片3.水煮蛋一個4.香蕉半根
午餐:1.咖啡或茶2.優格一杯3.蘇打餅乾三片(EX:高纖蘇打餅乾)
晚餐:1.咖啡或茶2.紅葡萄半杯3.香蕉半根4.熱狗一根5.綠花菜一杯6.香草冰淇淋半杯

第三天
早餐:1.咖啡或茶2.蘋果一個3.蘇打餅乾兩片4.低脂起司一片
午餐:1.咖啡或茶2.烤吐司一片3.水煮蛋一個
晚餐:1.咖啡或茶2.水煮鮪魚一杯3.紅葡萄一杯4.香蕉半根5.哈密瓜或香瓜一杯6.香草冰淇淋一杯

"就甘心"提醒:
1、每天除三杯咖啡以外還需喝清水5杯,早中晚和在兩餐之間各一杯。喝水第一是為了防止過快飢餓和飲食過量,第二是為了排除廢物
2、生的食物用水煮熟。只能加鹽或胡椒調味。
3、依定順序不可亂用替代品。
4、咖啡和茶不能加糖和奶。
5、此方有化學反應,不能任意更改。

--------------我是分隔線-----------------------------------

我直接跟大家講成果好了,第四天早上秤輕了4KG,體脂少了3%。

爽~~~!

體重掉下來可能是減去水分而已,喝回來是眨眼的事,但是體脂降低就神了,有運動的人都知道要減掉一公斤脂肪要消耗7700大卡的熱量,體重50kg的人以時速八公里慢跑得跑15個小時,從基隆可以跑到苗栗去了。

我覺得很神奇就繼續上網做功課找原因,看看有沒有專家說法,還真給我找到一篇減肥食譜解密:
   它的主要原理就是攝入較少的碳水化合物,較多的蛋白質類食品,還有比較多咖啡和茶之類的興奮食物以提高代謝率。其中選擇的食物還考慮到含有較高的膽鹼、肌醇、精氨酸之類促進脂肪代謝的成分。

吃葡萄柚、蘋果等高鉀食品是為了維持酸鹼平衡,因為吃肉比例大會造成體質偏酸,必須要足夠多的鉀和鈣來維持。不過,即便如此,這個食譜的鈣供應量仍然顯得不足。

但是這個食譜考慮到了人體最低的碳水化合物需求,所以每餐給了一片麵包或者一根香蕉,保證每天可以攝入100克碳水化合物,這可是不傷身體所需的最低量。

食譜中還注意保持維生素的供應,其中選擇的水果和蔬菜都是高維生素含量的品種,同時礦物質的含量也較高。為了填充飢餓的胃,蔬菜和水果的總數量比一般西餐高得多。胃裡面會感覺非常充滿。

晚上的食物看起來很多,實際上碳水化合物較少,總熱量也不高,主要是以水分多纖維多熱量密度低的食物來充數,讓你能熬到晚上睡覺時不覺得餓。老外睡覺比較晚,特別是演藝界人士。所以晚上飲食數量充足是很重要的。

減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物,所以必須喝充足的水來排泄廢物。一天5杯水,加上食物中的水分,基本上差不多了。再多兩三杯也無妨。不過過多的水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具體分析
舉一天的例子分析:
早餐:葡萄柚半個,花生醬兩匙,烤麵包一片,咖啡或茶一杯。
(麵包中有碳水化合物,花生醬中有脂肪和蛋白質,葡萄柚中有鉀、維生素C和纖維素,咖啡或茶讓人興奮多消耗能量)

中餐:鮪魚(用水燙)半罐,烤麵包一片,咖啡或茶一杯。
(鮪魚含較多蛋白質和脂肪,烤面包含碳水化合物,咖啡和茶令人興奮)

晚餐:任何肉類兩片,四季豆十條,蘋果一個,香草冰淇淋一杯,咖啡或茶一杯。
(四季豆、蘋果都可提供鉀、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同時它們體積很大讓胃飽滿。香草冰淇淋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咖啡和茶讓人興奮)

為什麼有人吃了沒有效果?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不錯。這個食譜主要是通過改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供能比例來減少體重,所以平日吃碳水化合物較多的人,突然改成這樣的飲食,肯定效果比較明顯。如果你平日吃主食就很少,飯量小,經常飢餓,那麼吃這種減肥餐不會有效果。

--------------我是分隔線-----------------------------------

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解答:
1.一杯分量是量米的杯子,不是思樂冰重量杯的杯子。
2.全部需要煮熟的食物都只能用水煮,不能煎炒,更不用講炸了。
3.三天後可以正常飲食,但是還是請節制,要是去嗑buffet就破功了。
4.第一天還挺ok的,不會覺得特別難受,第二天下午會很餓,請喝水忍耐,第三天大概到了人體忍受極限,早點吃晚餐早點睡比較好。
5.這三天能夠多散步走走效果會更好,但是跑步或是更激烈的運動請避免,以防血糖過低昏倒。
6.吃三天休息四天後可以再吃三天,但是不要每天這樣嗑。
7.看人家講的,喝咖啡比喝茶有效。

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滿意的身材。

2012/04/25

台灣的經濟為什麼不好?

http://blog.xuite.net/sandpiper/FX/59932156


這幾年,除了少數族群之外,大多數台灣人對經濟的感覺就是「不好」,換了幾次總統,症狀還是都沒改善,原因是為何?

       中醫看病要把脈看舌苔,這是要測出一個人的體質,我們要了解一國經濟的長期興衰成敗,也要先要釐清一個國家的體質,而這些體質不外乎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例如德國,雖然也是垂垂老矣的國家,但是掌握了重工業技術的精隨(例如汽車、化學、儀器、鋼鐵),而這些技術不是崛起的工業化大國—中印兩國可以在幾年之內就學過去的,因此德國的經濟成長還能有一定的水準,北歐的瑞典也是同樣的道理,重工業技術也夠水準,因此仍然能有一定的成長。而我們要了解台灣的經濟體質,就要從台灣經濟崛起的早期開始說起:台灣和所有東亞新興市場國家(除了依靠原物料的國家之外)幾乎雷同,就是靠低廉但有受過初步教育的勞工拼加工出口,君不見以前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等等地方下班時車潮比現在的竹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低薪的勞工賺到錢之後,就會開始提升消費水平,如此又會引起更多的勞工加薪,加薪造成的經濟繁榮,又會造成更快的加薪,過了幾十年,薪資就會高到一個程度(我稱之為「東亞經濟的成長與毀滅模式」),若產業無法轉型,那麼面臨高昂人力成本的製造業只能大量出走,此時服務業若無法適時提供足夠的勞動力需求,國家經濟就會停滯不前。上述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在人口結構方面,同樣對台灣不利,因為台灣的勞動人口數量,即將在2012年開始下跌,但是1995之後,台灣的人口成長已經大幅趨緩,因此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爆炸之後,台灣在1990年代後期的唯一經濟支柱—電子業也開始面臨內部淘汰的命運,經濟怎麼可能會好?



 對台灣來說,更不幸的一點是,我們剛好在全世界最廉價勞動力大國—中國的旁邊,加上語言又一樣,因此廠商出走更為方便,這點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出來:

1.大多數的大老闆都支持與中國更緊密的政策:

       這點很容易想得出來,這些大老闆多半都是製造業的精英(因為台灣本來就沒什麼服務業,有的話規模也不大,至少跟這些製造業老闆比起來也不大),他們需要中國低廉的勞動力,當然會支持這樣的政策。

2.台灣人到中國發展成功的服務業很少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幾個,一來是中國人還在滿足溫飽的基本階段,因此對於服務業的需求沒那麼大(至少現階段來說,搶占原物料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更重要),二來是台灣人本身對於大型服務業(不是所有的服務業)的運作本來就沒那麼嫻熟,因為台灣本來就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對於大型服務業的運作,沒有大型製造業來的了解。

       因此過去支撐台灣經濟的基礎—製造業被掏空,台灣又拒絕向服務業轉型,留守在台灣的少數產業為了拼生存,只能壓低員工薪資,壓低員工薪資的結果又造成內需產業不振,經濟焉能不倒?去年苗栗縣長劉政鴻強悍剷除農田要蓋科學園區的事情,要不是台灣人還在迷信「大電子製造業主義」,劉政鴻敢這樣做嗎?

       這邊順便說說電子業的前途:根據美國這個領先世界的科技大國的歷史,一個產業從崛起到興盛,最多不超過25年的好光景,歷史上任何當初被認為「改變世界的大發明」都是如此,這些東西包括各位常常接觸的輪船、廣播、鐵路、飛機電燈等電器產品,無一不逃脫這個定律(畢竟人口有限,全球的需求總有個上限)。而電子業開始興盛約略可以定為1990~1995(因此電子業最多爽到2010年附近,可能這幾年整體的高峰已過),經過2000年第一波淘汰,2002之後的復甦就不是每個公司都雨露均沾了;到了2008年經過第二次淘汰,就只有少數有蘋果和觸控手機題材的才有看頭,未來若再經歷一次中等衰退,電子業的前途會如何?

由上文可知,台灣經濟未來不管怎樣,只會越來越差,唯一的轉機是2014之後,若美國的生物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配上全球人口老化,藥物和醫療器材需求大增,台灣或許可以在生物科技的代工方面取得一些地位,不過這個反彈會比1990~2000年的反彈更小,也就是股市之中受惠的個股會更少。因此我對大家的長期建議如下:

1.戒掉你的保險和房地產大頭症

       未來會讓各位賠最慘的就是房地產和保險。過去幾十年,台灣的人口紅利上升造就了一堆房地產大亨和投機客,未來隨著人口紅利下降,>55歲以上的人占絕大多數,誰會去買房子(人過了55歲,買房子的意願會大減,因為大家都不想債留子孫)?至於保險,各位可以看看這個表格(http://photo.xuite.net/sandpiper/5057307/5.jpg),這幾年全台灣的保險公司的保費給付/保費收入比例節節上升,原因就是人口老化之後,領保險給付的人會逐漸壓過可以繳保費的人,這樣下去會有什麼畫面,我想各位很清楚。




2.不要想要靠國家退休

      希臘的場景我想各位很清楚,一堆只想靠政府退休的百姓,到頭來發現被政府「騙了」,人家希臘還有歐盟和一堆國際組織可以救他們,我們台灣是個國際孤兒,未來的人口老化程度還比希臘嚴重,你覺得會如何?至於公務員,未來退休前被大幅減薪的機會很大,這點也請公務員同胞作好準備。

3.轉進「老化受惠產業」,離開「幼年人口相關產業」

      我2008年底從民間團體的總幹事職缺離職以後,2009~2011/5曾經在補教界待過一段時間(家教和補習班老師都待過),我深深了解到現在補教界的供需不平衡,因為以前是老師選學生的時代,現在是學生選老師的時代(失業大學生轉進補教界多+小孩少),所以現在的學生自己不用功,只要隨便掰個理由,父母就會換老師,不像以前老師少,要換也沒多少選擇。很多人說現在小孩很難教,但其實原因還是供需問題,要是以前小孩多的時代,一兩個小孩不成才,總還有一兩個可以靠,現在小孩數量少了,自然不能有點閃失。其他像童裝、玩具、教師、嬰幼兒用品等,早已經受到嚴重打擊,之後只會更壞不會更好(龍年生子潮只是小反彈而已)。

       至於老化受惠產業,主要有醫師、護士、看護、藥品、醫療儀器製造、保健食品,理工科系背景的人可以去醫療儀器相關行業,未來用血糖機的老人會比用智慧型手機的年輕人多好幾倍。

       這是一篇語重心長的文,如果各位看完可以好好思考,我相信對各位30歲以後的人生會很有幫助。

2012/04/24

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 退休感言


如果有機會看見了這篇文章,而沒有認真讀完它,那麼絕對會是你的一筆很大的損失!(就是這句話誘使我努力讀完)關於人生的思考的文章我看過不少,但像這篇文章那樣能真真切切的說出自己的肺腑之言的確實不多。(正增強)我想最有價值的交流不在於談話的內容本身,而在於交流者對於內容的思考。內容是不變的,而思想卻會閃光!我們最難遇見的也就是這種閃光的東西……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沖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上去贏得復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麼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象鬥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復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裏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 根源
  你工作快樂麼?你的工作好麼?

  有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像得那麼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麼?你每天開心麼?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不快樂?你為什麼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麼!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歎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洩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麼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麼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麼。


三、什麼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裏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嚮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裏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一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裏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這是你想要的麼?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麼?別人會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麼?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麼辛苦給別人看?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你不幹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臺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麼?500強一定好麼?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麼,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麼?

  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麼好麼?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掙扎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裏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麼?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次人在家裏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麼光彩麼?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瞭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麼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嚐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他們,即使你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麼?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一兩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忘記了是什麼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裏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裏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羡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闆,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帳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讚歎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一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麼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麼好。就像圍城裏說的,“城裏的人拼命想衝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麼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只是“你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幹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麼?這種日子好過麼?

  我非常不贊成在一個行業超過3年以後換行業,基本上,35歲以前我們的生存資本靠打拼,35歲以生存的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係,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佔優勢?工作到2-3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一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裏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係,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係,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係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幹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足夠瞭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老闆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手下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你都不瞭解,你怎麼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又何來的成功?


六、等待

  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論這些,但是考慮到對於職業生涯的長久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離開吧。

  並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並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會被懲罰,並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並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麼?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麼?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周潤發等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了他們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雲社一群人在劇場裏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我幾乎能想像得出來他們借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想像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最中燦爛美好的日子裏,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於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曾經我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並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麼?為什麼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麼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麼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正規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裏掙扎奮鬥了,他們在社會上奮鬥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欲望。
  
  人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還年輕,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不幸的人遠遠多過比你幸運的人,你還怕什麼?路要一步步走,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心,但大部分的腳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後的那些激動人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只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絕望的時候,我會去看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讓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還是有希望。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裏,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靜靜等待,等待屬於我的那一刻。

  原貼裏伊吉網友的話我很喜歡,抄錄在這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者

  含著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電力局拿1w月薪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當然最好輪到自己
  紅軍長征兩萬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犧牲尊嚴去奮鬥,最好留給祖輩父輩和別人

  自然,不是每個吃過苦的人都會得到回報。但是,任何時代,每一個既得利益者身後,都有他的祖輩父輩奮鬥掙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羡慕別人有個好爸爸,沒什麼不可以,問題是,你的下一代,會有一個好爸爸嗎?

  至於問到為什麼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我只能問:為什麼物種競爭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樣的贏面概率? 物競天擇。猴子的靈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後有幾十萬年的類人猿進化積澱。


七、入對行 跟對人

  在中國,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做到底的,雖然如此,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兩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現代的職業分工已經很細,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裏成為專家,不可能在多個行業裏成為專家。很多案例也證明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業非常成功,到另外一個行業,往往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你想改變世界,還是想賣一輩子汽水?”是賈伯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話,結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到了蘋果表現平平。其實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好,也沒有哪個行業特別差,或許有報導說哪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比較高,但是他們沒說的是,那個行業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業一旦進入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並不那麼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見。

  說實話,我自己都沒有發大財,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不是如何發大財的建議,我們只討論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況。我認為選擇什麼行業並沒有太大關係,看問題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從前年開始,國家開始整頓醫療行業,很多醫藥公司開不下去,很多醫藥行業的銷售開始轉行。其實醫藥行業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並非針對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個時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數正規的醫藥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撐個兩三年總是能撐的,大多數醫藥銷售靠工資撐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藥行業不放的,兩三年以後光景總歸還會好起來的,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行了,問題是,再不行的行業,做得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好,金融行業門檻高不說,有多少人削尖腦袋要鑽進去,競爭激烈,進去以後還要時時提防,一個疏忽,就被後來的人給擠掉了,壓力巨大,又如何談得上快樂?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陽能這個東西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但是中國已經有7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國美、蘇寧永樂其實是貿易型企業,也能上市,魯泰紡織連續10年利潤增長超過50%,賣茶的一茶一座,賣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其實選什麼行業真的不重要,關鍵是怎麼做。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關鍵是人。

  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夠預見得到的未來,成功的人總是少數,有錢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數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數人說好的東西不見得好,大多數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大多數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說明跌只是時間問題,大家越是熱情高漲的時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數人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會漲,而房價漲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多數人才開始買房子。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發了財,歷史上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發生。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得到了,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的。
  
  年輕人在職業生涯的剛開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對的事情,不要讓自己今後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員工也不理解,不過如今,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客戶樂意和我們打交道,尤其是在國家打擊腐敗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都敢於和我們做生意。而勇於給錢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覺,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很多時候,看起來最近的路,其實是最遠的路,看起來最遠的路,其實是最近的路。

   跟對人是說,入行後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剛進社會的人做事情往往沒有經驗,需要有人言傳身教。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好”的標準,不是他讓你少幹活多拿錢,而是以下三個。

  首先,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脾氣,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能發脾氣的時候卻不發脾氣的領導,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個現象是,領導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閒人。如果看到這樣的環境,還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領導要願意從下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現的,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幾乎不聽你說什麼,這就危險了。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但他必須瞭解下屬的立場,下屬為什麼要這麼想,然後他才有辦法說服你,只關心自己怎麼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

  第三,領導敢於承擔責任,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選擇領導,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抗得住的領導,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領導,因為他坐領導的位置,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這是傳統觀念官本位的誤區,可能有大量的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只是,這對於你其實是好事,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你希望他比較聰明還是比較笨?相對來說這樣的領導其實不難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而已。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鬱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闆,這幫不上你,只會讓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學習他們,然後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八、選擇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是選擇,因此在談職業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

  我始終認為,在很大的範圍內,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頭,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讓別人易於閱讀,也可以寫成一堆,我可以就這樣發上來,也可以在發以前再看幾遍,你可以選擇不刮鬍子就去面試,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每天,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我們可以漫不經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萬的小選擇累計起來,就決定了最終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很多人會說我命苦啊,沒得選擇阿,如果你認為“去微軟還是去IBM”“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這種才叫選擇的話,的確你沒有什麼選擇,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選擇。但每天你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到一些,是否對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是否把情況瞭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選擇在是否在痛苦中繼續堅持,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是否原諒一個人的錯誤,是否相信我在這裏寫下的這些話,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你永遠都有選擇。有些選擇不是立杆見影的,需要累積,比如農民可以選擇自己常常去澆地,也可以選擇讓老天去澆地,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苗不見得今天馬上就長出來,但常常澆水,大部分苗終究會長出來的,如果你不澆,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給你機會,他不會給你一疊現金也不會拱手送你個好工作,但實際上,他還是在給你機會。我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係,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以後就被分配到了邊疆,那個小縣城只有一條馬路,他們那一代人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他們什麼也沒得到,年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書都沒得讀,支援邊疆插隊落戶,等到老了,卻要給年輕人機會了。他有足夠的理由象成千上萬那樣的青年一樣坐在那裏抱怨生不逢時,怨氣沖天。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後,國家恢復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來的學校。研究生畢業,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單位裏,又是3年以後,國家第一屆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成為中國第一代博士,那時的他比現在的我年紀還大。生活並沒有放棄他,他也沒有放棄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有放棄,他沒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時機到來的時候,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決定在你的每個小小的選擇之間。

  你選擇相信什麼?你選擇和誰交朋友?你選擇做什麼?你選擇怎麼做?……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當中,意識形態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比如選擇做什麼產品其實並不那麼重要,而選擇怎麼做才重要。選擇用什麼人並不重要,而選擇怎麼帶這些人才重要。大多數時候選擇客觀條件並不要緊,大多數關於客觀條件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要緊的是選擇怎麼做。一個大學生畢業了,他要去微軟也好,他要賣豬肉也好,他要創業也好,他要做遊戲代練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沒有什麼關係,要緊的是,選擇了以後,怎麼把事情做好。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境,比如,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困難放在最有體力最有精力的時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歲再說,只是到了40多歲,那正是一輩子最脆弱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危機,實在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好讓自己脆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一些。你可以選擇在溫室裏成長,也可以選擇到野外磨礪,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也可以選擇40度的酷熱下,去見你的客戶,只是,這一切最終會累積起來,引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選擇,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


九、選擇職業

  職業的選擇,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銷售、市場、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幾個大類,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現代IT行業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闆的,但實際上,後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並且表現出色,公司才獲得了成功,完全靠技術能力成為公司老闆的,幾乎沒有。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問,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財務則是從數字的層面瞭解生意的本質,從宏觀上看待生意的本質,對於一個生意是否掙錢,是否可以正常運作有著最深刻的認識。

  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主導公司,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銷售的局限性在於只看人情不看數位,財務的局限性在於只看數位不看人情。公司初期,運營成本低,有訂單就活得下去,跟客戶也沒有什麼談判的條件,別人肯給生意做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客戶的要求壓倒一切,所以當然要顧人情。公司大了以後,一切都要規範化,免得因為不規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必須提高利潤率,把有限的資金放到最有產出的地方。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才不管你客戶是不是最近出國,最近是不是那個省又在搞嚴打,到了時候就要把業績拿出來,拿不出來就拋股票,這個時候就是數字壓倒一切。

  前兩天聽到有人說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開始的時候我們想“能做什麼?”,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規模了,我們想“不能做什麼。”很多人在工作中覺得為什麼領導這麼保守,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錯過很多機會。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你想的是“能做什麼”,而作為公司領導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他比較關心“不能做什麼”。

  我並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銷售或者財務,究竟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和你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有關係,有些人就喜歡下班按時回家,看看書聽聽音樂,那也挺好,但就不適合找個銷售的工作了,否則會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歡出風頭,喜歡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選擇做財務工作,大概也幹不久,因為一般老闆不喜歡財務太積極,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先想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再決定要找什麼樣的職業。有很多的不快樂,其實是源自不滿足,而不滿足,很多時候是源自於心不定,而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要什麼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沒得到。

  我想,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緊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總是覺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團亂麻,工作也不會順利。所以要有娛樂、要有社交、要鍛煉身體,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緊的,要開心,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問他們, 2年以前,你什麼都沒有,工資不高,沒有客戶關係,沒有業績,處於被開的邊緣,現在的你比那時條件好了很多,為什麼現在卻更加不開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開心,那你為什麼還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還是要讓自己高興起來,讓自己心態好起來,這種發自內心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氣質,更能包容……否則,看看鏡子裏的你,你滿意麼?

  有人會說,你說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闆就會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時間娛樂、社交、鍛煉?那是人們把目標設定太高的緣故,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闆炒掉的邊緣,那麼你當然不能設立太高的目標,難道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夫?你沒時間去健身房鍛練身體,但是上下班的時候多走幾步可以吧,有樓梯的時候走走樓梯不走電梯可以吧?辦公的間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臥撐可以吧?誰規定鍛煉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個小時去健身房?你沒時間社交,每月參加郊遊一次可以吧,週末去參加個什麼音樂班,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去嘗試認識一些同行,和他們找機會交流交流可以吧?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難的,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只會陷入惡性循環,讓生活更加糟糕。

  雖然離開惠普僅有十五天,但感覺上惠普已經離我很遠。我的心思更多放在規劃自己第二階段的人生,這並非代表我對惠普沒有任何眷戀,主要還是想以此驅動自己往前走。

  萬科王石登珠穆朗瑪峰的體驗給我很多啟發,雖然在出發時攜帶大量的物資,但是登頂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減輕負荷,最終只有一個氧氣瓶和他登上峰頂。登山如此,漫長的人生又何嘗不是。

  我宣佈退休後,接到同事朋友同學的祝賀。大部分人都認為我能夠在這樣的職位上及年齡選擇退休,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福氣。

  還有一部分人懷疑我只是借此機會換個工作,當然還有一些人說我在HP做不下去了,趁此機會離開。

  我多年來已經習慣別人對我的說三道四,但對於好友,我還是挺關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我的想法,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由於受我父親早逝的影響,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願望,我不要像我父親一樣,為家庭生活忙碌一輩子,臨終前感傷,懊惱自己有很多沒有實現的理想。

  一本雜誌的文章提到我們在生前就應該思考自己的墓誌銘,因為那代表你自己對完美人生的定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它。

  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除了與家人及好友有關的內容外,是這樣寫著:
  1.這個人曾經服務於一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HP)25年,和她一起經歷過數次重大的變革,看著她從以電子儀表為主要的業務變革成全球最大的IT公司。
  2.這個人曾經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工作16年,並擔任HP中國區總裁7年,見證及經歷過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最新突破階段,與中國一起成長。
  3.這個人熱愛飛行,曾經是一個有執照的飛行員,累積飛行時數超過X小時,曾經在X個機場起降過。
  4.這個人曾經獲得管理碩士學位,在領導管理上特別關注中國企業的組織行為及績效,並且在這個領域上獲得中國企業界的認可。

  我費時25年才總結1和2兩項成果,我不知還要費時多久才能達成3和4的願望,特別是第4個願望需要經歷學術的訓練,才能將我的經驗總結成知識。

  否則我的經驗將無法有效影響及傳授他人。因此重新進入學校學習,拿一個管理學位是有必要的,更何況這是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願望。

  另一方面,我25年的時間都花在運營(operation)的領域,兢兢業業的做好職業人士的工作,它是一份好工作,特別是在HP,這份工作也幫助我建立財務的基礎,支持家庭的發展。
  但是我不想終其一生,都陷入在運營的領域,我想像企業家一樣,有機會靠一些點子(ideas)賺錢,雖然風險很高,但是值得一試,即使失敗,也不枉走一回,這也是第4個願望其中的一部份。

  Carly Fiorina曾經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去實現的人很少”,2007年5月21日在北大演講時,有人問起那些書對我影響較大,我想對我人生觀有影響的其中一本書叫“TriggerPoint”,它的主要觀點是: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規劃,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掌握機會,採取行動。

  我這些願望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一段很長的時間,開始的時候,也許一年想個一兩次,過了也就忘掉,但逐漸的,這個心中的聲音,愈來愈大,出現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當它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會來與我對話時,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

  但和任何人一樣,要丟掉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熟悉的環境及穩定的收入,轉到一條自己未曾經歷過,存在未知風險的道路,需要絕大的勇氣,家人的支持和好友的鼓勵。有捨才有得,真是知易行難,我很高興自己終於跨出了第一步。

  我要感謝HP的EER提前退休優惠政策,它是其中一個關鍵的TriggerPoints,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在去年五六月發生的事。

  當時我家老大從大學畢業,老二從高中畢業,在他們繼續工作及求學前,這是一個黃金時段,讓我們全家可以相聚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為此很早就計畫休一個長假,帶著他們到各地遊玩。

但這個計畫因為工作上一件重要的事情(Mark Hurd訪華)不得不取消。這個事件刺激了我必須嚴肅的去對待那心中的聲音,我會不會繼續不斷的錯失很多關鍵的機會?

  我已經年過50,我會不會走向和我父親一樣的道路?人事部老總Charles跟我說,很多人在所有對他有利的星星都排成一列時,還是錯失時機。

  我知道原因,因為割捨及改變對人是多麼的困難,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終只是把這些理想當成是幻想,然後不斷的為自己尋找不能實現的藉口,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經說過,“與改變世界相比,改變自己更困難”,真是一針見血。

  什麼是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對我來說,能實現我墓誌銘上的內容就是我的定義。

  在中國惠普總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關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較親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為扮演好這個角色必須盡力做好的地方。

  做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士,雖然只有十多天的時間,但我發現我的腦袋裏已經空出很多空間及能量,讓我可以靜心的為我ChapterII的新生活做細緻的調研及規劃。

  我預訂以兩年的時間來完成轉軌的準備工作,並且花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處。這兩年的時間我希望拿到飛行執照,拿到管理有關的碩士學位,提升英文的水準,建立新的網路,多認識不同行業的人,保持與大陸的聯繫。希望兩年後,我可以順利回到大陸去實現我第四個願望。

  毫不意外,在生活上,我發現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二十多年來,我生活的步調及節奏,幾乎完全被公司及工作所左右,不斷湧出的deadline及任務驅動我每天的安排,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第一個需要調整的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律及意志力來驅動每天的活動,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態度絕對不正確,放鬆自己,不給事情設定目標及時間表,或者對錯失時間目標無所謂,也不正確,沒有年度,季度,月及周計畫也不正確。

  擔任高層經理多年,已經養成交待事情的習慣,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思考,決策及追蹤專案的進展情況,更多是依靠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執行具體的事項及秘書來處理很多協調及繁瑣的事情。

  到美國後,很多事情需要打800號電話聯繫,但這些電話很忙,常讓你在waitingline上等待很長的時間,當我在等待時,我可以體會以前秘書工作辛苦的地方,但同時也提醒我自己,在這個階段要改變態度,培養更大的耐性及自己動手做的能力。

  生活的內容也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多出時間鍛煉身體,多出時間關注家人,多出時間關注朋友,多出時間體驗不同的休閒活動及飛行,一步步的,希望生活逐步調整到我所期望的軌道上,期待這兩年的生活既充實又充滿樂趣及意義。

  第一個快樂的體驗就是準備及參加大兒子的訂婚禮,那種全心投入,不需擔憂工作數位的感覺真好。同時我也租好了公寓,買好了傢俱及車子,陪家人在週末的時候到Reno及Lake Tahoe玩了一趟,Lake Tahoe我去了多次,但這次的體驗有所不同,我從心裏欣賞到它的美麗。

  但同時我也在加緊調研的工作,為申請大學及飛行學校做準備,這段時間也和在矽谷的朋友及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見面,瞭解不同的產業。

  我的人生觀是“完美的演出來自充分的準備”,“勇於改變自己,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機會將不斷出現”,“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來自於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而非外在的掌聲”。

  我離開時,有兩位好朋友送給我兩個不同的祝語,Baron的是“多年功過化煙塵”,楊華的是“莫春者,風乎舞雩,詠而歸”,它們分別代表了我離開惠普及走向未來的心情。

  我總結人生有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為現實找一份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現實,但可以選擇一份自己願意投入的工作,一個階段是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我珍惜我的福氣,感激HP及同事、好朋友給我的支持,鼓勵及協助,這篇文字化我心聲的文章與好友分享。

2012/03/29

走過...




人類在物質文明的追求上面,已經大大地超越了精神文明,而偏偏,這兩者之間,在某些地方上面是衝突的。物質文明的長足進步,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以及感官享受,讓人們更加去沈迷於此,孰不知,自己,或是整個社會的精神層面都慢慢遭受到了侵蝕。


以為新,或是"進步",就是好的。而舊,或過去落後的事物,除了有心人,利用保存文物之名挽救之外,其餘的一切一切,都幾乎被冠上陳腐,敗壞的名義,而加以拋棄。


在這種近乎狂熱的追逐消費之下,大量的除舊佈新,其實更是這個資本主義底下,企業為了生存所不得不做出的一個假象。
我們真的有需要那麼多衣服嗎? 真的有需要那麼多零食嗎? 真的有需要這麼多三C產品嗎? 真的有需要那麼多的清潔用品嗎?

一切,其實都只是讓人民,一般的消費者,將自己勞動所得,拿來餵養企業,財團,政府,甚至是自己已經被蒙蔽的心態。資本主義的巨大機器,其實是需要不斷地消費,來讓整個運作順暢,同時間,不斷地消耗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來供給沒有必要的製造,同時間又產生了大量的汙染。


在我們身邊,所看到的是街道景觀城市的慢慢更新以及進步。而在這亮麗外表之下,除了是整個經濟社會體系愈加龐大以及不穩定之外,道德以及精神文明的遲滯更是令我擔心的。


許多人會對這些改變無動於衷,我想這是因為在底下階層的人們所專注的是自己基本的溫飽,和感官的享受;而在上層的人民,所追逐的是獲取更多的金錢以及權力。只有少數的少數,能夠跳脫開來,不被繁華間的名利慾望所控制,而看清事物的本質,同時獲得真正的快樂,並且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2012/03/27

「都更釘子戶」背後的關鍵奧秘 5分鐘包您看懂士林王家-文林苑都更案懶人包



最近看都更事件有感:

就是 雖然 犧牲掉某部分的人,可以成就大部分人的權益,或是利益,或是你高調所說的"社會"利益

不過,要是所有的行事準則都只是這樣地功利取向,我感覺不是一個好的社會,不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一個進步強盛的社會,我覺得應該是要弱者能夠安穩過活,弱勢族群,會被妥善的照顧,這樣長久下來,會慢慢地有一種除了功利之外的東西醞釀在社會之中。
人人可以互信互像扶持往更大的目標前進,而不是一味地拋棄老舊不堪的,或是有缺陷的部分而前進。
這樣並不會造成更佳的社會進化,只是無腦,只是因為直接拋棄是最簡單的方式而已。
換而言之,會大量唱著拋棄弱勢的人,自己一定不是該階層,或是該族群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高層,或是擁有社會大量資源的人士,能夠設身處地地想,不要太懶,盡量達到雙贏,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218&p=1



網址:
http://katinkr.wordpress.com/2012/03/17/%E3%80%8C%E9%83%BD%E6%9B%B4%E9%87%98%E5%AD%90%E6%88%B6%E3%80%8D%E8%83%8C%E5%BE%8C%E7%9A%84%E9%97%9C%E9%8D%B5%E5%A5%A7%E7%A7%98-5%E5%88%86%E9%90%98%E5%8C%85%E6%82%A8%E7%9C%8B%E6%87%82%E5%A3%AB/

為了守護一個家、一片地和一種樸實生活方式,士林的王家人,從平凡的中產家庭,一步一步變成媒體口中要價兩億的「貪婪釘子戶」、變成了阻礙城市進步的「全民公敵」。

這兩家人究竟為了什麼?到底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與「都市更新」扯上關係後,原本寧靜的三代生活就像天外飛來橫禍一般,陷入前所未有的風暴?

兩年來,王家兩家人經歷各種抹黑與司法程序, 仍堅定地拒絕建商開出的華廈條件,他們要清楚向樂揚、北市府與社會大眾說:「饒了我們兩家49坪,請把我們家劃出去吧!我們不要錢,一塊錢都不要!我們願意完全無條件退出都更!」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面對38戶搬出去住戶的抗議壓力,也一度表示:「建商若願重新申請都更案的變更程序,可將王家劃出」。然而,建商不答應。北市府也沒辦法。士林王家面對態度堅硬的建商,現在面臨最緊急迫切的危險是,台北市政府不顧中央主管機關仍在進行協調輔導,便依都更條例36條,逕行發出強拆公文,準備2012年3月19日起,要求警察和公務單位強行拆除王家。


2011-8-13在王家前一起畫了"家,不賣也不拆"廣告看板

也許您現在還感覺不到都市更新與您的關係。看看以下王家遭遇的事情,值得所有人做為借鏡。

因為建商為都更暴利大肆圈地,很可能下一個就圈到你。



一、建商重金打造「釘子戶」形象背後,你看不見的事…

某個號稱是都市更新第一品牌的建設公司,從2012年2月起,屢次花費重金,購買全版、半版廣告,刊登不實內容和聲明稿不下十餘次。這些偽新聞形式的內容,把王家塑造為「大開獅口要兩億的貪婪釘子戶」、阻礙城市發展與效率的「全民公敵」,以及讓其他38戶住戶至今仍無法回家安居的「自私鄰居」。企圖塑造王家是釘子戶的社會印象,逼迫北市府強拆王家。

八十幾歲的王家老阿嬸眼角總噙著淚水,問我們:「可不可以叫勒羊把我們家劃出去?大家各退一步,以和為貴,為什麼一定非要我家的地?」老人家無法理解,為何尊重地主意願變更圖面設計,就可以不拆她家,而這樣一樁簡單的事,竟會這麼困難?

王爸爸已經六十歲,每天早上三四點就辛勤起床通車上班,自從遇到都市更新後,六十歲的王爸爸,才開始學怎麼上網,收信,找資料,也從原本不會用電腦,到可以自己打字寫陳情書。時常半夜整理自家資料,整夜沒睡,就要準備出門工作,身心俱疲。

您也許不知道,這兩家人究竟經歷了多少日夜的恐懼,睡不上安穩一覺,家中架設的監視器鏡頭被砸壞,建商時時派人徘徊攝影,市政府動輒發送公文恐嚇。

究竟一樁都更案背後,有什麼不公義的事實,讓王家全家人憤怒之餘仍願共體時艱,一起堅持這個孤獨的決定?而北市府與該建設公司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壓力」,得要靠官商合作強拆兩戶無辜人家來排解?當中的箇中緣由,我們即將為您暴露都市更新官商勾結的金權真相!

二、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事件爭議點

1. 「都更預售屋」的問題:把你家的地賣掉,不用你同意
2006年,王家花了兩百多萬將全家從裡到外整修翻新。更早之前,他們就拒絕另一家建商協談合建的提議。當年六月,樂揚建設初步探知王家不願加入都更之後,董事長就殷切帶著另一份設計圖 (如下圖),說:「王家不加入蓋大樓沒關係,換兩棟二層樓透天厝給你」。換句話說,該建設公司從一開始就知道王家不願加入的意願,卻未作登記;想勸他們把剛整修好的新透天厝推倒重練、換成兩棟兩樓透天厝,如果王家會答應,才真的叫做貪錢,或是頭殼壞去。可想而知,王家五兄弟堅決拒絕。


95.6.6 該建設公司董事長登門拜訪,得知王家不願參與合建,特別準備A方案。重建兩棟兩層透天厝,條件是換取王家未使用的地下容積。當時甫整修完畢,頭殼壞去才會答應。換言之,95.6當初建設公司明知王家不願合建,卻刻意不予記錄。

您以為禮貌說個「謝謝,不參加」就沒事了嗎?不是,在都更遊戲規則裡,就算是合法地主,也逃不過多數決計算的魔障(見下圖)啊。2007年5月1日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2009年6月16日事業計畫核定。這兩年間,王家連一次公聽會、審議都沒參加,更不知道文林苑都更預售屋,是怎麼如火如荼地在半年間100%完銷。在毫不知情也從未同意的狀況下,王家合法土地已經被建設公司賣掉了!!

王家陸續接到預售住戶的抗議電話,「樂揚建設說你們已經拿走了一億多還死不搬走,怎麼這樣厚臉皮?」王家人也是禮貌地邀請對方來家裡坐坐,表明沒拿過一文錢,不知道自己家在外面被汙衊得這麼難聽。


看看「多數決」可以怎麼透過有技巧的圈地,創造出來。



2.  二米五與三米三巷道旁,十五層高樓拔地起,一旦大火來臨,消防車進不來!
「文林苑」基地僅兩側臨路,另兩面各接二米五、三米三的狹窄巷弄,竟要蓋起15樓高房。

根據〈消防車輛救災動線指導原則〉規定,救助5層以下建築物時,至少應有3.5公尺以上淨寬之道路,讓消防車可抵達救災現場。救助6層以上建築物的規範更為嚴苛;依規定,至少應有4公尺以上淨寬之道路,讓消防車可抵達救災現場,且現場應至少有8 X 20公尺的作業空間,雲梯車才能順暢作業。然而,實際走訪文林苑預定地可發現,該更新基地後巷寬度,根本不滿2.5公尺。

問題來了,台北市消防局推派代表參加文林苑規劃案審議,結果文林苑的都更設計案不但過了,還拿到237.48平方公尺(法定容積6%)之消防容積獎勵。一邊是護航不符合消防規範的北市府,一邊是無視居住安全的消防局,我們要問,若是這裡因火災發生救難不及的重大傷亡,究責對象該是誰?

曾經發文指導八米以下道路消防問題須檢討的台北市政府,為了掩蓋爭議,台北市都更處不僅祭出強拆王家公文,對於消防爭議僅回覆:消防車可以單向開上郭元益博物館人行道、拔掉路招;另外,文林苑有退縮兩米人行道,消防車可原路倒車出去。

相關影音:


3. 一般市民:王家不是開價兩億!? 教您看穿兩億疑雲背後的天羅地網
雖然去年七、八月曾一度阻擋了強制拆除的威脅,但王家並未從另一場苦戰解脫,那就是─釘子戶的汙名。

因為建商買的業配新聞,以及連續在各大報登了十餘次的全版、半版偽新聞廣告,王家自然而然背上「貪婪釘子戶」的名號。

「什麼兩億?給我五億我也不搬!」當向王伯伯問起這件事時,他生氣的說。

「當初是政府下一份公文給我們,說我們一定要提價錢上的疑義,否則沒有其他救濟管道。」

這裡千萬看仔細!不然下一個中招、被罵作釘子戶的就是您!王家確實有算過價錢,但為什麼談錢?這是現行都更法令體制下,叫您不得不談錢的微妙圈套。

依據都更條例32條與36條,唯二兩條自力救濟的出路,都是被限縮在「權利變換」上爭取更多的錢(價值)打轉。

「不參加?要多少錢你才要參加嘛~~多少錢嘛多少錢嘛~~」要麼,你可以抵死不從,坐等建商申請政府代拆。

要不然,你就得要議價阻止程序(其實根本阻止不了啊)。究竟是什麼樣的制度規範,讓提出不同意見的住戶,被簡化為人人眼中「唯利是圖」的釘子戶?

這就像是…都更居民沒有不下嫁建商的權利,只有談聘金高低的問題。

對於從頭到尾根本拒簽同意書的王家,當都更一切程序跑完,仍有異議情況下,只能透過都市更新條例32條,提出對於自己部分權利價值的異議。「那是唯一的辦法,為了要讓建商知難而退」王伯伯懊悔的說,就因為這件事,王家仔細試算了100%分回王家應得產權(換言之,完全不支付共同負擔)的方案。在王家這份土法煉鋼手寫計算的公文裡,第一頁即明白表示的「不參加合建」(見下方圖)完全被忽略,價值異議卻被建商斷章取義登廣告,不僅送給王家「貪婪釘子戶」的名號,還催眠社會大眾,說王家是阻礙更新發展的「全民公敵」。

這般折磨與疲勞轟炸,長達三年之久。


被迫寫的兩億天價陳情書
(君不見王家寫了那麼多個「不願意參與合建」!?)

三、排除王家是不可能的任務?輕鬆破解無良建商的「技術性」撒謊

王家是土地及建物合法所有權人,他們也反對都更,為何仍被納入呢?

建商曾陸續引用不同法條,表達可以排除別家,就是不能免除王家。台北市政府不僅未否認這些理由,協調會上也屢屢幫建商背書。

請往下再拉一點點,就能看到,到底是哪些理由?

理由一》王家土地未臨建築線,依法不得單獨建築。

事實:讓咱們依法來論法。王家楊阿嬸家裏(前街五巷18號)有臨建築線。另一戶被指稱未臨建築線的王廣樹伯伯家,家前臨接一小片水利地。依照〈台北市畸零地使用規則〉第6條第4項,王家雖然是畸零地,但「地界線整齊,寬度超過第四條規定,深度在十一公尺以上者」,無礙建築設計與市容觀瞻,工務局得核准建照。所以並非依法無據。

況且,根據臺北市都市計畫書《變更北淡鐵路沿線土地為交通用地計畫案》,「陸、其他」特別載明「交通用地兩側其他使用分區之建築線得以其鄰接之交通用地境界線指定之」。官方屢次說不行,假專業之名睜眼說瞎話,強力護航建商至此,我們實在不懂到底為什麼?

理由二》依法不得排除王家,否則造成同街廓其他相鄰土地無法都更(違反台北市都更自治條例§14)

事實:若是這法條說得通的話,那麼台北市政府就叫做一區兩制啦!同樣一條法規只套用在士林王家兩戶身上,卻避談同一街廓裡被排除的A、B、C三區建物,還不是被弄得破碎得無法單獨自成都更單元?!

2月10日營建署會議上,曾討論出三個能扭轉僵局的重大決議事項。迄今台北市政府不僅不正面回應,直接發出強拆公文,並以最高行政法院已駁回上訴之由,拒絕仔細審查爭議。明顯蔑視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委員們的秉公建議,也根本刻意迴避眾多都更災民心聲,不敢面對都市更新的實質問題。

一旦王家被強拆,以後,就算您所掙得的土地房子再合法,

面對建商蠻橫無理的要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拆。

此惡例一開,居住人權中的最後一道看似最安全保守的私人財產權防線,也將隨之動搖。

如果您看完故事,願意支持士林王家、願意支持罷黜強拆惡法,您可以採取下列行動:

1. 加入線上連署【拒拆士林王家‧支持都更正義】  按此進入

2. 三月18日下午至晚上,來士林王家走走、看看,

參與 別拆我們家!蝦米戶保衛戰宣誓大會!【守護居住正義‧和平音樂講談派對】

3. 三月19日起一週間,將會是王家隨時可能被強拆的高峰期。願意加入我們的巡守人力(任選可參與時段),

請來信tajur2011@gmail.com 或聯絡郭同學0922-309-333

2012/03/22

嚴長壽 / 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自我的天賦之路


轉自網路

只能說,心有戚戚耶啊!

 
年輕人不能靠別人打前鋒,自己動都不動,年輕人要有自己主張、自己的判斷、找到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初衷,這樣才能激發自己無可救藥的熱忱!

讓我先說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年輕人的故事吧!

他,在士林夜市旁長大,十六歲還是淡水商工餐飲科學生時,就在亞都飯店巴黎廳當學徒。

今年三十六歲的江振誠(Andre Chiang),如今是國際餐飲圈表現最出色的台灣人之一。

去年他所主掌的新加坡Jaan par Andre餐廳,名列知名的「英國聖貝勒格利諾」全球五十大餐廳之第三十九名。

他身上傳奇無數。二度被《時代雜誌》封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餐飲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將他列為「六年全球最佳一百五十位主廚之一」、Discovery 選他為「六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

江振誠從來沒有念過大學,但卻在競爭激烈的法式料理中,從臺灣出發、一步步站上國際頂尖的法式料理舞台,他走過的路,充滿荊棘,卻是一路跟隨內心熱情的追尋夢想之旅。

但,請恕我直言,台灣的「江振誠」們真的太少了。

環顧周遭,我看到更多年輕朋友,對未來感到迷惘失去方向者,比比皆是,我的痛心更甚。

因此,我想對年輕人說一些重話:很多人即使讀到大學、拿到碩士、博士,也是白讀,因為並非自己的天賦所在、天命歸屬,未能發揮真正的潛力與熱情,結果在職場與生活都得過且過,浪費生命。


年輕人應具備的能力 

在過去在各種場合演講,我不斷強調:年輕人要懂得傾聽自己,清楚自己的天賦何在;也要學會觀察,下精準的判斷;面對世俗的潮流,要有勇氣提出主見;更重要的是勇於嘗試,甚至挑戰自己極限,為生命創下更大的格局。

對我來說,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年輕人都必需具備的五大基礎能力。


「傾聽」自己內心的能力 

「傾聽」,是與自己深刻對話,了解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年輕人必須能夠分辨「興趣」和「能力」之間的不同。

也許有人覺得興趣就是他的能力及優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你可能熱愛音樂,卻缺乏成為音樂家的精湛技巧,因為音樂涉及音感、聽力及基本節拍觀念等,甚至創作的天分,也需要後天的學習苦練。

再譬如美術,你必須對顏色、形狀、布局等很敏銳,否則做不了好的畫家;再如你想做外科醫生,除了醫學知識訓練外,必須具備靈巧的雙手,外科醫生的雙手必須能在開刀的關鍵時刻,靈巧地在人體內部操作複雜的器械;更別提廚師要有出色的味覺、嗅覺,甚至藝術涵養等。

如果你有興趣又有能力,兩項優勢相輔相乘,也許可以達到最適天賦的最佳結果。

但在這之前,你要學會傾聽你的內心,到底你真正喜愛的是什麼?

哪方面是你真正可以發展施展的領域? 


「判斷」的能力 

現在社會充斥各種看似酷炫的流行,很容易讓年輕人迷失。

好比在很多職業學校,「調酒」變成很熱門的選課。

年輕人大都覺得花式調酒可以將酒瓶往上甩,可以手伸到背後接瓶子,非常酷帥,幻想著「調酒師」未來應該也是搶手的工作。

但如果有位年輕小伙子帶著這項技藝到真正的職場,我想除了幾個以酷為號召的Pub與夜店外,在真正的餐飲行業中可能一點用都沒有。

因為如果他只學會A瓶酒加幾盎司、B瓶酒加幾滴之類的小技倆,一直停留在「求其技,沒有深思其藝」的層次,可能連真正的品酒能力都付之闕如。

再拿廚師傳統的盤飾來說,「刻花」的確是門大學問,但比起在食材上刻花、雕龍,用相對軟度材質的蔬果做各種造型,這些對三義的木雕師傅簡直只算是雕蟲小技。對於一個廚師,如果苦練後能將一個蘿蔔雕成一尾生動的龍,卻無法讓人品嘗到一道真正美味的好菜,實在也是本末倒置的事。

好的廚師要對食材的特性、口感充分掌握,對烹調的技巧十分純熟,對顧客的期待也完全了解,更甚最好有美學涵養。而刻花、雕龍只具妝點性質的技術。

因此,年輕人要有能力判斷哪些能力是真金不怕火煉,能夠保證你的未來,不怕被潮流起落淘汰。

也要了解,工作能力不等於生活能力,更不是每個人都要跑第一名,心中要建立一套明晰的價值觀。


拿出「主見」的能力 

現在的年輕人,看似表面上很多選擇,但碰到像人生志向、選擇念什麼科系、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這一類「關鍵選擇」時,其實茫然失措、隨波逐流的多,胸有定見、勇往直前地少。為什麼?

原因之一是過去從父母、學校到教育體制甚至整個社會環境,疏於培養孩子自主的空間,鼓勵他們勇敢探索、思考和選擇,以及為自己負責的機會,造成孩子成長後,很難找到自己的「真愛」。

對比國外的年輕人,念完「高中」滿十八歲後,等於宣告制式學習的結束。

很多歐美大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刻意選在遠離家鄉、甚至是不同國家的大學,目的就是為了拓展視野。

很少人像台灣大學生,一直念到大學或研究所,都待在同一個地方,直到臨畢業了,才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生涯。

放在國際的水準來看,這樣都已經慢人家太多了。

長久以來,台灣整個教育系統,把「休學」看成非常嚴重的事,通常是生病、遭逢家庭重大事故等,學生才會休學。

很少學生像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哈佛大學念到一半,二十歲就休學,和他的夥伴躲在車庫不眠不休撰寫程式。

雖然哈佛幾乎已是每位莘莘學子心目中的真理聖殿(剛好哈佛的校訓就是「真理」,拉丁文VERITUS),他就是覺得學校已經不足以教我了,有勇氣說:「夠了,我要先停下來,我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我要強調我絕不是鼓勵大家休學,而是學校本身不是青年庇護中心,如果學校經不起考驗,不具備競爭力,或不合適於你自己,你能不能拿出主見,選一條可以完全實踐自己夢想的道路?


「實踐」與「學習」的能力 

七零年代初期因為工作關係,我開始顰繁出入歐洲,我看到一大堆歐美的學生,用非常低廉的五塊美金一天,到歐洲自助旅遊。

我曾看過一大堆年輕學生在歐洲各大美術館裡,或靜坐幾小時畫素描、或對各項展覽抄寫記錄心得。

就像呼吸有深有淺,這些年輕人從傳統的教室走出來,拋開書本,展開他們自發性的「深學習」。

八零年代,我看到經濟成長後的日本青年人做同樣的事情。

甚至到了九零年代,我漸漸看到很多韓國青年學生走同樣的路。

綜合過去幾年在世界各地的觀察,我發現每個國家經濟到了一定階段,都有會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背包一揹,帶著滿腹的好奇心,走上探索世界(自己)之路。

可是,同樣經濟成長過程中在旅遊路上我卻很少看到台灣青年。

台灣的年輕人在這場探索世界的旅程中,彷彿缺席了。

當然,在交通旅遊這麼便捷的今天,台灣年輕人是有出國,也有修學旅遊,也有到各國民宿體驗生活,甚至這幾年還流行打工渡假(working holiday)。

去紐西蘭摘奇異果、剪羊毛,這些磨練,也許讓語言流利一些,或生活能力強了,但這樣打工渡假,跟之前我在巴黎、倫敦、慕尼黑美術館、博物館看到年輕人,大規模深入的學習,這是有差別的。

很多台灣年輕人是跨不出大門的,沒有企圖心也沒有勇氣。

願意背著背包到世界各地「深學習」的台灣年輕人,可說是鳳毛麟角,那種挑戰極限的野心太弱了。


對世界「好奇」的能力 

法律及父母是外在的限制,但如果台灣年輕人真對世界還有求知欲、還有好奇心,他們還是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出國。但是,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台灣年輕人對世界沒有好奇心。

沒有好奇的原因出在我們的學校及社會教育,非常缺乏「世界公民」的觀念,也就是對整個世界現勢概不關心。

從遠的政治面說起:一九七一年,台灣失去在聯合國席位,之後,中美斷交,長達近四十年的孤立與被排斥,多數台灣人民形成了對國際社會的嚴重疏離。

照理說有視野的政府,在國際政治處處碰壁,走不出去時,更要積極運用不同的管道接觸世界、了解世界,尤其重要的是,讓青年學習與世界同步。

但正好相反,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對於國民世界觀的養成付之闕如,當然也無法教導出對自己以外世界產生好奇的年輕人。

國際觀是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狹窄的心態看問題。

曾有偏遠學校學生寫信來邀我去演講,說他們是偏遠地區的大學,從來得不到名人的青睞。

我去了,說:「我真的要來罵你們,我無法想像才跟台北差幾百公里,你們就認為是在偏遠地區!」

如果對世界沒有好奇,即使住在台北市中心,如果心態不改變,都是在世界的偏遠地區。

反觀美國很多孩子,十八歲就被踢出家門,自己獨立料理生活,打工讀書;在英國也有「GAP YEAR」的傳統,政策性鼓勵年輕人不要待在學校,去國外闖一闖,在海外學習或擔任志工一整年;在德國,十五歲的職校中學生,暑假要自己寫履歷、學習應徵工作,並由僱主來打分數;到了高二,更有大量高中生飛到美國及其他國家等高中,做交換學生。

想想,假使台灣也有許多高二學生曾到美國、歐洲等地待一整年再回來,那他的英文以及對世界的了解認知,會有多大的幫助!

對於他日後是否要出國留學或對未來學習做出更正確的選擇,絕對是重要的參考。

所以我要對年輕人說一句重話:如果你沒有自信、沒有希望、不想離開自已的舒適圈,只要待在游泳池裡划船,而不願挑戰大海冒險。

你等於在二十幾歲就斷送掉你自己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