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台灣的經濟為什麼不好?

http://blog.xuite.net/sandpiper/FX/59932156


這幾年,除了少數族群之外,大多數台灣人對經濟的感覺就是「不好」,換了幾次總統,症狀還是都沒改善,原因是為何?

       中醫看病要把脈看舌苔,這是要測出一個人的體質,我們要了解一國經濟的長期興衰成敗,也要先要釐清一個國家的體質,而這些體質不外乎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例如德國,雖然也是垂垂老矣的國家,但是掌握了重工業技術的精隨(例如汽車、化學、儀器、鋼鐵),而這些技術不是崛起的工業化大國—中印兩國可以在幾年之內就學過去的,因此德國的經濟成長還能有一定的水準,北歐的瑞典也是同樣的道理,重工業技術也夠水準,因此仍然能有一定的成長。而我們要了解台灣的經濟體質,就要從台灣經濟崛起的早期開始說起:台灣和所有東亞新興市場國家(除了依靠原物料的國家之外)幾乎雷同,就是靠低廉但有受過初步教育的勞工拼加工出口,君不見以前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等等地方下班時車潮比現在的竹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低薪的勞工賺到錢之後,就會開始提升消費水平,如此又會引起更多的勞工加薪,加薪造成的經濟繁榮,又會造成更快的加薪,過了幾十年,薪資就會高到一個程度(我稱之為「東亞經濟的成長與毀滅模式」),若產業無法轉型,那麼面臨高昂人力成本的製造業只能大量出走,此時服務業若無法適時提供足夠的勞動力需求,國家經濟就會停滯不前。上述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在人口結構方面,同樣對台灣不利,因為台灣的勞動人口數量,即將在2012年開始下跌,但是1995之後,台灣的人口成長已經大幅趨緩,因此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爆炸之後,台灣在1990年代後期的唯一經濟支柱—電子業也開始面臨內部淘汰的命運,經濟怎麼可能會好?



 對台灣來說,更不幸的一點是,我們剛好在全世界最廉價勞動力大國—中國的旁邊,加上語言又一樣,因此廠商出走更為方便,這點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出來:

1.大多數的大老闆都支持與中國更緊密的政策:

       這點很容易想得出來,這些大老闆多半都是製造業的精英(因為台灣本來就沒什麼服務業,有的話規模也不大,至少跟這些製造業老闆比起來也不大),他們需要中國低廉的勞動力,當然會支持這樣的政策。

2.台灣人到中國發展成功的服務業很少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幾個,一來是中國人還在滿足溫飽的基本階段,因此對於服務業的需求沒那麼大(至少現階段來說,搶占原物料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更重要),二來是台灣人本身對於大型服務業(不是所有的服務業)的運作本來就沒那麼嫻熟,因為台灣本來就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對於大型服務業的運作,沒有大型製造業來的了解。

       因此過去支撐台灣經濟的基礎—製造業被掏空,台灣又拒絕向服務業轉型,留守在台灣的少數產業為了拼生存,只能壓低員工薪資,壓低員工薪資的結果又造成內需產業不振,經濟焉能不倒?去年苗栗縣長劉政鴻強悍剷除農田要蓋科學園區的事情,要不是台灣人還在迷信「大電子製造業主義」,劉政鴻敢這樣做嗎?

       這邊順便說說電子業的前途:根據美國這個領先世界的科技大國的歷史,一個產業從崛起到興盛,最多不超過25年的好光景,歷史上任何當初被認為「改變世界的大發明」都是如此,這些東西包括各位常常接觸的輪船、廣播、鐵路、飛機電燈等電器產品,無一不逃脫這個定律(畢竟人口有限,全球的需求總有個上限)。而電子業開始興盛約略可以定為1990~1995(因此電子業最多爽到2010年附近,可能這幾年整體的高峰已過),經過2000年第一波淘汰,2002之後的復甦就不是每個公司都雨露均沾了;到了2008年經過第二次淘汰,就只有少數有蘋果和觸控手機題材的才有看頭,未來若再經歷一次中等衰退,電子業的前途會如何?

由上文可知,台灣經濟未來不管怎樣,只會越來越差,唯一的轉機是2014之後,若美國的生物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配上全球人口老化,藥物和醫療器材需求大增,台灣或許可以在生物科技的代工方面取得一些地位,不過這個反彈會比1990~2000年的反彈更小,也就是股市之中受惠的個股會更少。因此我對大家的長期建議如下:

1.戒掉你的保險和房地產大頭症

       未來會讓各位賠最慘的就是房地產和保險。過去幾十年,台灣的人口紅利上升造就了一堆房地產大亨和投機客,未來隨著人口紅利下降,>55歲以上的人占絕大多數,誰會去買房子(人過了55歲,買房子的意願會大減,因為大家都不想債留子孫)?至於保險,各位可以看看這個表格(http://photo.xuite.net/sandpiper/5057307/5.jpg),這幾年全台灣的保險公司的保費給付/保費收入比例節節上升,原因就是人口老化之後,領保險給付的人會逐漸壓過可以繳保費的人,這樣下去會有什麼畫面,我想各位很清楚。




2.不要想要靠國家退休

      希臘的場景我想各位很清楚,一堆只想靠政府退休的百姓,到頭來發現被政府「騙了」,人家希臘還有歐盟和一堆國際組織可以救他們,我們台灣是個國際孤兒,未來的人口老化程度還比希臘嚴重,你覺得會如何?至於公務員,未來退休前被大幅減薪的機會很大,這點也請公務員同胞作好準備。

3.轉進「老化受惠產業」,離開「幼年人口相關產業」

      我2008年底從民間團體的總幹事職缺離職以後,2009~2011/5曾經在補教界待過一段時間(家教和補習班老師都待過),我深深了解到現在補教界的供需不平衡,因為以前是老師選學生的時代,現在是學生選老師的時代(失業大學生轉進補教界多+小孩少),所以現在的學生自己不用功,只要隨便掰個理由,父母就會換老師,不像以前老師少,要換也沒多少選擇。很多人說現在小孩很難教,但其實原因還是供需問題,要是以前小孩多的時代,一兩個小孩不成才,總還有一兩個可以靠,現在小孩數量少了,自然不能有點閃失。其他像童裝、玩具、教師、嬰幼兒用品等,早已經受到嚴重打擊,之後只會更壞不會更好(龍年生子潮只是小反彈而已)。

       至於老化受惠產業,主要有醫師、護士、看護、藥品、醫療儀器製造、保健食品,理工科系背景的人可以去醫療儀器相關行業,未來用血糖機的老人會比用智慧型手機的年輕人多好幾倍。

       這是一篇語重心長的文,如果各位看完可以好好思考,我相信對各位30歲以後的人生會很有幫助。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