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遊說的六個秘訣」- SCIENCE OF PERSUASION


Researchers have been studying i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s to say “yes” to the request of others for over sixty years. And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there’s a science to how we’re persuaded.
研究人員一直針對影響我們對別人的要求說「yes」的因素研究了超過六十年。而無庸置疑的,是有一個關於我們是如何被說服的科學存在。
And a lot of the science is surprising. When making a decision, it would be nice to think that people consider all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ir thinking. But the reality is very often different. In the increasingly overloaded lives we live, more than ever, we need shortcuts or rules of thumb to guide our decision making.
很多科學都令人驚訝。做決定時,認為人們為了要引導他們的思緒,會考慮所有可用的資訊是很好的。但是事實往往不同。在我們所過的愈加超載的生活中,更甚於以往地,我們需要捷徑或是經驗法則來引導我們做決定。
My own researches identified just six of these shortcuts as universals that guide human behavior. They are: Reciprocity, Scarcity, Authority, Consistency, Liking and Consensus.
我自己的研究發現了就這六個捷徑為引導人類行為的普遍現象。它們是:互惠、稀有、權威、一致性、愛好和共識。
Understanding these shortcuts and employing them in an ethical mann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hances that someone will be persuaded by your request. Let’s take a closer look at each in turn.
了解這些捷徑並以合乎道德標準的方式運用它們,可以顯著地增加別人被你的要求給說服的機會。讓我們逐項來仔細端詳各個項目。
So the first universal principle of influence is Reciprocity. Simply put: “People are obliged to give back to others the forward behavior, gift or service that they have received first.”
第一個影響力的普遍原則是互惠。簡而言之:「人們被迫回應別人之前所收受的行為、禮物或服務」。
If a friend invites you to their party, there’s an obligation for you to invite them to a future party you are hosting. If your colleague does you a favor, then you owe that colleague a favor,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cial obligation,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ay “yes” to those that they owe.
如果一個朋友邀請你去他們的派對,你便有義務邀請他們去你未來將舉辦的派對。如果你的同事幫了你的忙,那麼你就欠那位同事一個人情,而且在社會義務的範疇內,人們更有可能對那些他們虧欠的人說「yes」。
One of the best demonstra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ation comes from a series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restaurants. So the last time you visit a restaurant, there’s a good chance that the waiter or waitress would have given you a gift, probably about the same time that they bring you a bill: a liqueur perhaps, or a fortune cookie, or perhaps a simple mint.
互惠原則最好的論證之一來自於一系列在餐廳進行的研究。所以上次你去一家餐廳時,很有可能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會送過你禮物,可能大約在他們送上帳單的同時:也許一塊酒心巧克力,或幸運小餅乾,也可能就一個薄荷糖。
So here’s a question: Does the giving of a mint have any influence over how much tip you’re going to leave them? Most people will say no, but that mint can make a surprising difference.
所以問題來了:薄荷糖的贈送對於你將留給他們多少小費會有任何影響嗎?大部分的人會說不會,但是那顆薄荷糖能造成令人驚訝的差異。
In the study, giving diners a single mint at the end of their meal typically increase tips by around three percent. Interestingly, if the gift is doubled, and two mints are provided, tips don’t double. They quadruple: a forteen percent increase in tips.
在研究中,在其用餐的尾聲給客人一顆薄荷糖通常會增加約百分之三的小費。有趣的是,如果這份禮物變成兩倍,提供兩顆薄荷糖,小費不會變成兩倍。它們會變成四倍:小費十四個百分比的漲幅。
But perhaps most interestingly of all is the fact that if the waiter provides one mint, starts to walk away from the table, but pauses, turns back and says, “For you nice people, here’s an extra mint,” tips go through the roof: a twenty-three percent increase, influenced not by what was given, but how it was given.
但或許全部之中最有趣的是這樣的事實,如果服務生提供了一顆薄荷糖,開始離開餐桌,但停頓下來,轉回來說:「這顆額外的薄荷糖,給你們這些好人。」小費會爆表:二十三個百分比的增幅,不是被給予什麼東西所影響,而是被它是如何給予所影響。
So the key to using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ation is to be the first to give, and to ensure that what you give is personalized and unexpected.
所以運用互惠原則的關鍵是作為首先付出的那個,並確保你給予的東西是個人化且意料之外的。
The second universal principle of persuasion is Scarcity. Simply put: “People want more of those things they can have less of.” When British Airways announced in 2003 that they would no longer be operating that twice daily London-New York Concorde flight, because it had become uneconomical to run. Sales, the very next day, took off.
第二個遊說力的普遍原則是稀有。簡而言之:「對於人們所能擁有越少的東西,他們會想要的越多。」當英國航空在2003年宣布他們不會再營運那一天兩次的倫敦飛紐約協和號班機,因為經營它已變得不符合經濟效益。銷售額,就在隔天,起飛了。
Notice that nothing had changed about the Concorde itself. It certainly didn’t fly any faster, the service didn’t suddenly get better and the air fare didn’t drop. It had simply become a scarce resource, and as a result, people wanted it more. So when it comes to effectively persuading others using the scarcity principle, the science is clear.
注意協和號本身並沒有任何變化。它肯定沒有飛得更快些,服務沒有突然變好,而且機票也沒有下降。它只是變成了一個稀有資源,而結果,人們更想要它。所以當談到運用稀有原則有效地說服別人,這科學原理就很清楚易懂了。
It’s not enough simply to tell people about the benefits they’ll gain, if they choose your products and services. You also need to point out what is unique about your proposition and what they stand to lose if they fail to consider your proposal.
如果人們選擇你的產品和服務,光是告訴他們能夠獲得的好處是不夠的。你也需要指出你的提議的獨特之處,以及如果他們不考慮你的提議可能會損失的東西。
The third principle of influence is the principle of Authority: “The idea that people follow the lead of credible knowledgeable experts.” Physiotherapist, for example, are able to persuade more of their patients to comply withrecommended exercise programs if they display their medical diplomas on the walls of their consulting room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give change for a parking meter to a complete stranger if that requester wears a uniform rather than casual clothes.
第三個影響力的原則是權威原則:「人們跟隨可信賴的博學專家之領導的概念。」舉例來說,物理治療師能夠說服更多他們的病患遵循建議的運動計畫,如果他們在諮詢室的牆上展示他們的醫學學位證書的話。人們更有可能將停車計時收費器的零錢交給一位完全的陌生人,如果那位提出要求的人穿著制服而不是便服。
What the science is telling us is that it’s important to signal to others what makes you a credible knowledgeable authority before you make your influence attempts.
這門科學告訴我們的東西是,在你做出影響力嘗試之前,向別人傳達是什麼讓你成為一個可信博學的權威是很重要的。
Of course, this can present problems. You can hardly go around telling potential customers how brilliant you are, but you can certainly arrange for someone to do it for you. And surprisingly, the science tells us that it doesn’t seem to matter if the person who introduces you is not only connected to you, but also likely to prosper from the introductions themselves.
當然,這也可能呈現出問題。你幾乎不會到處去跟潛在客戶說你有多棒,但你確實可以安排某人代勞。而且令人驚訝地,這門科學告訴我們如果介紹你的人不僅是跟你有關,而且他們自己有可能從介紹中獲得好處似乎都沒有關係。
One group of real-estate agents were able to increase both the number of property appraisals and the number of subsequent contracts that they wrote by arranging for a reception staff who answer customer inquiries to first mention that colleague’s credential in expertise.
一組房地產經紀人,能夠增加房地產評價數量和隨之而來他們所簽下的合約數量,透過安排一位接待人員在回答顧客詢問時先提到那位同事的專業證書。
So, customers interested in letting a property were told, “Lettings? Let me connect you with Sandra, who has over fifteen years of experience letting properties in this area.” Customers who wante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elling properties were told, “Speak to Peter, our head of sales. He has over twenty years’ experience selling properties. I’ll put you through now.”
所以,對出租房屋有興趣的顧客會被告知:「租屋嗎?讓我把您接給Sandra,她在這區有超過十五年的出租房屋經驗。」需要更多關於售屋資訊的顧客被告知:「跟Peter談,我們的業務主管。他有超過二十年的售屋經驗。我這就把您轉接過去。」
The impact of this expert introduction led to a twenty percent rise in the number of appointments and a fifteen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igned contracts (Not bad for a small change informed from persuasion science that was both ethical and costless to implement).
這專家介紹的影響導致了二十個百分比的預約數量成長以及十五個百分比的簽約數量成長(對一個從遊說科學得知、實施起來既合乎道德又免費的小改變來說還不壞)。
The next principle is Consistency. People like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things they have previously said or done. Consistency is activated by looking for and asking for small initial commitments that can be made.
下一個原則是一致性。人們喜歡和之前說過或做過的事情一致。一致性是由尋找和要求能夠做到的初始小承諾而建立起來的。
In one famous set of studies, researchers found rather unsurprisingly that very few people would be willing to erect an unsightly wooden board on their front lawn to support a “Drive Safely” campaign in their neighborhood. However, in a similar neighborhood close by, four times as many home owners indicated that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erect this unsightly billboard. Why? Because ten days previously, they had agreed to place a small postcard in the front window of their home that signaled their support for a “Drive Safely” campaign. That small card was the initial commitment that led to a four hundred percent increase in a much bigger but still consistent change.
在一組出名的研究中,研究者頗為驚訝地發現很少人會願意在自家前院草坪上豎起難看的木板在社區中支持「行車安全」活動。然而,在一個鄰近的相似社區,有四倍之多的屋主指出他們願意豎立這個難看的告示牌。為什麼呢?因為十天前,他們同意在家裡的前窗上放置一張傳達他們對「行車安全」活動支持的小卡片。那張小卡片就是在一個大得多卻仍舊一致的改變中造成百分之四百增幅的初始承諾。
So, when seeking the influence using the consistency principle, the detective of influence looks for voluntary, active and public commitments, and ideally gets those commitments in writing. For example, one recent study reduced missed appointments at health centers by eighteen percent, simply by asking the patients rather than the staff to write down appointment details on the future appointment card.
所以,當使用一致性原則尋求影響力時,影響力偵探會找尋自願的、積極的以及公開的承諾,並理想地以書面的方式得到那些承諾。舉例來說,一項最近的研究減少了十八個百分比在健康中心的預約缺席,只是透過請患者而非工作人員在預約卡上寫下預約細節。
The fifth principle is the principle of Liking. People prefer to say “yes” to those that they like. But what causes one person to like another? Persuasion science tells us that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We like people who are similar to us. We like people who pay us compliments. And we like people who cooperate with us towards mutual goals.
第五個原則是愛好原則。人們偏好對他們喜歡的人說「yes」。但是什麼造成一個人去喜歡另外一個人呢?遊說科學告訴我們有三個重要因素。我們喜歡跟我們相似的人。我們喜歡讚美我們自己的人。而且我們喜歡和我們朝共同目標攜手共進的人。
As more and more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we are having take place online, it might be worth asking whether these factors can be employed effectively in, let’s say, online negotiations.
當我們擁有的愈來愈多之互動發生在網路上,也許值得問問,這些因素能否被有效地運用在,讓我們這樣說吧,線上協商。
In a series of negotiation studies carried out between MBA students of two well-known business schools, some groups were told, “Time is money. Get straight down to business.” In this group around fifty-five percent were able to come to an agreement.
在一系列實行於兩間知名商學院MBA學生之間的協商研究中,有些組別被告知:「時間就是金錢。開門見山談生意吧。」在這組中約百分之五十五能夠達成協議。
A second group, however, were hold, “Before you begin negotiating, exchange some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Identify a similarity you share in common. Then, begin negotiating.” In this group, ninety percent of them were able to come to successful and agreeable outcomes that would typically (be) worth eighteen percent more to both parties.
然而,第二組被告知:「在你們開始協商之前,互相交換一些個人資訊。找出一個你們共同的相似點。然後,開始協商。」在這組中,他們有百分之九十能夠達到成功且令人愉快的結果,通常會對雙方都有多出十八個百分比的價值。
So to harness this powerful principle of liking, be sure to look for areas of similarity that you share with others and genuine compliments you could give before you get down to business.
所以要駕馭這個強大的愛好原則,在開始談正經事前,要確保去尋找你和他人共同的相似之處以及你能夠給予的真摯讚美。
The final principle is Consensus.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uncertain, people will look to the actions and behaviors of others to determine their own.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hotels often place a small card in bathrooms that attempts to persuade guests to reuse their towels and linen. Most do this by drawing a guest’s attention to the benefits that reuse can have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turns out that it is a pretty effective strategy leading to around thirty-five percent compliance. But could there be an even more effective way? Well, it turns out that about seventy-five of people who check-in to a hotel for four nights or longer will reuse their towels at some point during their stay.
最後的原則是共識。尤其是當人們不確定時,他們會指望他人的動作和行為來決定自己的。你也許曾經注意過,旅館常常在浴室放置一張小卡片試圖說服客人重複使用毛巾和床單。大部分會透過把客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複使用對環保所能擁有的好處上。結果它是個滿有效的策略,導致大約三十五個百分比的順應配合。但是否能有個甚至更有效的方式?嗯,結果是大約百分之七十五在旅館住四天或更久的人,在他們的住宿中的某個時間點會重複使用他們的毛巾。
So what would happen if we took a lesson from the principle of consensus and simply included that information on the cards and said that seventy-five percent of our guests reuse their towels at some time during their stay, so please do so as well? It turns out that when we do this, towel reuse rises by twenty-six percent. Now imagine the next time you stay in a hotel, you saw one of these signs, you picked it up, and you read the following message: seventy-five percent of people who have stayed in this room have reused their towel. What would you think?
所以如果我們從共識原則上了一課,然後單純地在卡片中放上那資訊,說我們百分之七十五的客人在住宿期間的某個時候會重複使用毛巾,所以請你也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呢?結果當我們這麼做,毛巾重複使用率提升了二十六個百分比。現在想像下一次你住在旅館,看到其中一個標示。你將它拿起,然後閱讀以下訊息:百分之七十五住過這間房間的人重複使用了他們的毛巾。你會怎麼想?
Well, here is what you might think: “I hope they are not the same towels.” And like most people, you probably think that this sign will have no influence on your behavior, whatsoever. But it turns out that changing just a few words on the sign to honestly point out what comparable previous guests have done was this single most effective message leading to a thirty-three percent increase in reuse. So the science is telling us that rather than relying on our own ability to persuade others, we can point to what many others are already doing, especially many similar others.
嗯,這是你可能會想的:「我希望它們不是同一條毛巾。」而且像大多數人,你可能會覺得這標示不會對你的行為有影響,一點都不會。但結果是只在標示上更動幾個字來如實地指出可做為對照的先前房客所做的事,就是這單一最有效的訊息在重複使用率上造成了三十三個百分比的增長。所以這門科學告在訴我們,比起倚靠我們自己的能力來說服別人,我們可以表明很多其他人已經在做的事,特別是很多類似的其他人。
So there we have it: six scientifically validated principles of persuasion that provide for small, practical, often costless changes that can lead to big differences in your ability to influence and persuade others in an entirely ethical way. They are the secrets from the science of persuasion.
所以這樣我們得到了:六個經科學證實的遊說原則,實現小的、實用的,通常是免費的改變,能夠導致你的能力上的大不同,以完全合乎道德的方式去影響及說服別人。它們是遊說科學的秘密。

2013/06/17

Ji-Hae Park:小提琴和我靈魂的黑夜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ji_hae_park_the_violin_and_my_dark_night_of_the_soul.html

阿~ 今天,最值得提的一件事情,應該就是看了這個演講。
第二段的音樂,真的是Ji-Hae 用對生命的體悟,用靈魂所詮釋出觸動人心的。
也讓我知道,甚麼是修復靈魂的音樂力量。
建議大家來聽聽看,如果你正在低潮,更該聽聽看。


這樣子音樂和SPEECH交替的演講真的很讓我沒抵抗力!

第二段的音樂是

Chopin - Nocturne No. 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 (arr. L. Baril)


2013/06/12

超人:鋼鐵英雄 (無雷感想)


恩~~ 爽啊爽啊爽啊~~~!
(真是沒水準的簡評啊! 被打)










如果就這樣的感想,大家應該會很鄙視我吧!XD


好,認真一下,這部電影...著實好看。
媽啊~ 從頭到尾毫無冷場  EVER!
特效驚人,整個世界的現實感很好,
算是目前特效看到最好的吧! 很真實的Fu~
BUT! 不太需要看3D,因為本片3D的印象沒有像是STAR TREK2 :闇黑無界一樣,讓我大開眼界。

裡面的打鬥很...誇張! 真的是非常誇張,看過七龍珠的話,就知道我在說甚麼啦!
之前超人電影的打鬥,根本就是小孩玩鬧XD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並沒有很大的人性深度刻畫在這一集中特意描寫。
又可能是我期望遇到黑暗騎士中,讓我緬懷的劇情深度吧~XD
 (畢竟,我是衝著諾蘭而看啊!)
不過,還是不會因此而扣分許多,畢竟其他地方太過良好~
而且,也是有些笑點沖淡許多嚴肅的氣氛。 

Anyway,值得一看,大廳!  

2013/06/08

楊威利曰 民主篇


楊威利:「我並不選『最好的』,只想選『較好的』。雖然目前同盟國的在位者相當腐敗,但是救國軍事會議所發佈的宣言你也是看到的,他們實在比現今的當權者還要糟糕啊。」
楊威利:「所謂專制是什麼呢?不是人民選出的為政者,利用暴力及權力剝奪了市民的自由,並進而想支配人民。也就說,諸位(救國軍事會議)現在在海尼森的所作所為,便是專制的最佳榜樣。」
楊威利:「不論是王朝或國家,都是非常強韌堅實的生命體,只要在某個時代出現一個偉人,就能夠延續好幾個世紀的壽命。至於民主主義則不能一視同仁。因為將改革大業寄望數十年才可能出現的偉人身上,實有違民主政治的原則。民主共和制便是植基於去除英雄主義及偉人主義的根本上,但是要到何時理想才能戰勝現實呢?」
楊威利:「比起悲天憫人的皇帝所統御的專制政治來說,凡人集體營運的民主主義是比較好的,即使它陳義過高、不切實際、或一再嘗試錯誤。」
楊威利:「國家並不是由細胞分裂而形成個人,國家是結合一群具有主觀意識的個人所構成的,在此前提下,何者為主?何者為從?在民主社會中是不辯自明的道理啊。」
楊威利:「對百年來也不見得會出現一個的英雄或者偉人,加以權力限制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損失,與不使平庸的人握有過於強大的權力所可能產生的正面利益兩者相較之下,後者遠勝於前者,而這正是民主主義的原則。」
楊威利:「對我而言,政治權力猶如下水處理場的廢物一般。如果不這樣,將會造成社會上的混亂。然而,窩在那裡的人身上必定有揮不去的腐臭味,我對他們是避之惟恐不及呀!」
楊威利:「……我一向認為最壞的民主政治也好過最好的專制政治。所以我為優布.特留尼西特和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作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信念。」
楊威利:「最壞的專制在崩潰之後會產生最好的民主政治,但是,最壞的民主政治在垮台之後卻從不會產生出最好的專制,這是一件奇妙的事……」
楊威利:「我可以(對專制政治)加以否定。因為侵害人民的權利只在人民本身。換句話,當人民把政權交付給魯道夫.馮.高登巴姆,或者更微不足道的優布.特留尼西特這類人的時候,責任確實是在人民本身。他們責無旁貸。而最重要的就要在這一點,所謂專制政治之罪就是人民可以把政治的害處歸結到他人身上。和這種罪惡比起來,一百個名君的善政之功就顯得渺小得多了。更何況像閣下(萊因哈特)您這麼聰明的君主是很難得出現的,所以功過自然就更加明顯了……」
楊威利:「地表上最硬的炭結晶體——鑽石的形成需要巨大的地質壓力。同樣的,要孕育人類的精神中最重要的東西——對抗權力及暴力,希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強者的壓抑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吧?適合『自由』的環境只會使自由墮落。」
楊威利:「專制君主的德政這一個玩意兒對於人類的政治意識來說,應該是一種最為甘美的麻醉藥吧。不用參與、不用發言,甚至也不用思考,政治就可以正常地運作,人們也可以享受和平與繁榮的話,有誰會想去參與麻煩的政治呢?能夠這樣的話固然很好,但是為什麼人們沒有把他們的想像力延伸到另一個方面呢?人們如果會將政治看成麻煩割的話,那麼專制君主必然也是如此。當他也對政治感到厭煩,濫用他所被賦與的無限制的權力來滿足他個人的私慾時,人民該當如何?權力還是應該要受到限制、批判和監視的,因此就本質而言,民主政治應該比專制政治來得正確。」
楊威利:「遵守法律的規定對公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當國家違反了自己所制定的法律,而企圖侵害個人權利的時候,如果公民還去盲從的話,那麼就是一項罪惡了。因為當國家有犯罪或是謬誤行為產生的時候,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得有對這樣的行為提出異議、批判、抵抗的權利和義務。」
楊威利:「當受到不當的待遇,或者是權力者有不正當行為時,還不加以抵抗的人根本就是奴隸而不是公民。連在己身正當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都不能站起來抵抗的人,當然更表示不可能為他人的權利站起來奮鬥。」
楊威利:「民主共和思想的發育和品質方面的提升,所需要的時間遠比它本身所需要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楊威利:「民主政治不就是從否定國家及權力機構的無謬性而出發的嗎?承認自己的不對,有自省及自淨的意念不就是民主政治的優點所在嗎?
楊威利:「多樣性的政治價值觀正是民主主義的精髓。」
楊威利:「所謂民主主義並不是成為一間叫作政治的高級旅館的賓客,而是必須先靠自己的力量建起小木屋,靠自己的力量升火,一步一步慢慢來的。」
楊威利:「所謂的專制就是在進行變革時使效率提升到最快的一種體制。對民主主義的溫和、緩慢感到厭煩的觀眾不是常這樣說嗎?」
楊威利:「專制政治雖居於一時的勝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世代的交替,統治階層的自律性將漸漸鬆散疲軟。沒有人提出批評,沒有人要求處罰,欠缺自省能力的人,將加速自我膨脹,獨斷獨行而不知懸崖勒馬。懲罰專制支配者的人不存在了-—–因此專制支配者會成為不必遭受任何人懲罰的人。於是像魯道夫大帝、吉斯穆特低能皇帝、奧古斯都流血帝等人物遂得以滾動絕對權力的巨輪,輾壓人民,染紅歷史的鋪道。對這種社會體制存疑的人,終會出現。屆時,只要有與專制政治不同的社會體制形態存在,就可以縮減他們的痛苦和試驗錯誤的期間了。」
楊威利:「只要人心有二,民主政治和專制、獨裁政治,亦將在時空軌道上並存。即使是在民主政治隆盛達於頂點的時代,期望專制政治者依然大有人在。這些人當中,有人懷有支配他人的慾念,有更多人卻是希望被他人支配、服從他人,因為這樣可以活得較輕鬆。他只等人家來告訴他,什麼事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是不可以做的,只要服從指導和命令,就可以得到自身的安定和幸福。有人就是能夠滿足這樣的生活吧!只是,只能在柵欄內自由生存的家畜,有朝一日,或許終將死於飼主的刀下,成為餐桌上的犧牲品。」
楊威利:「專制政治的權力罪惡比民主政治更為兇暴的理由之一,是因為沒有在法律和制度上確立人民具有批評專制政治的權利以及矯正專制政治的資格。」
楊威利:「政治上的主張是應該尊重的,因為它是阻止權力者自我膨脹的最大利器,也是保護弱者的堅實盔甲。」
楊威利:「雲層(惡政)的產生並不是人民的責任,可是一旦雲層散佈開來變成暴雨的時候,人民卻無可避免地要被豪雨所打濕。人民沒有參與起因的權力,可是卻又被迫要負擔結果,這就是與民主共和政治有所不同卻又與封閉有些許差異的情況下,所建立的專制政治的罪惡所在。」
楊威利:「……在某個意義上,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是民主共和主義的敵對者。這不是因為一個殘忍而愚劣的支配者,而是因為他具備了完全相反的特質。和民主主義思想相對立的便是期望救世主的思想。由於人民沒有能力改革社會、矯正不義、解決矛盾,所以才迫切地期待著一個超人的出現。這種『自己什麼都不用做,但是,在某個時候就有傳說中的英雄出現為我們擊退惡龍』的依賴他人的精神,和亞雷.海尼深所主張『自由.自主.自律.自尊』的精神是絕對不相容的。然而,在高登巴姆王朝末期,這種被他人依存的存在卻以幾近完美的形式成為現實的東西。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就是現實的救世主傳說。他打倒了腐敗的高登巴姆王朝,掃除了獨佔財富和特權的門閥貴族,實行了許多的社會政策。而他不是使用非民主的手段來達到這些目的,在這個時候就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因為帝國的民眾要的並不是民主的過程。結果,帝國的民眾就在自己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獲得了民主政治的結果……」
楊威利:「何謂民主主義呢?複數的政黨、複數的報紙、複數的宗教、複數的價值觀……」
楊威利:「(專制的)當權者為了保身及猜忌,而動手鏟除有能將帥的例子,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直接導致國家的滅亡,但也有些反過來,有能的將帥實際篡奪了國家的例子也有。也就是說,(專制的)國家或權力體制不可能永遠存在。封閉了A這條衰亡之路,也只不過是又開啟了B這道滅亡之門而已。(括號內字為筆者所加)」

2013/06/04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

"專制政治的權力罪惡比民主政治更為兇暴的理由之一,是因為沒有在法律和制度上確立人民具有批評專制政治的權利以及矯正專制政治的資格。"
                                                                                                     ---楊威利,銀河英雄傳說

而如今...!

當一個政府,只專注於在自身權力的鞏固,而忘記了本身的職責所在,忘記了自身的權利,是由人民所授予的。
久而久之下去,真的怕會發生二次革命。

當一個民主政府,所有的目標都只是鞏固選票,而不是設計一個讓全體國民安居樂業的政策和國家,
這跟一個古老的帝國,只把目標放在皇位的繼承上面,不管人民死活,有何不同呢?
我所能預見的,就是這古老帝國的傾塌與敗亡。

對我來說,貪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渴望權力的行為。
這種風氣,將會由上而下,汙染全部的政務官,人人忘記自身公僕的本質,
對於我們人民來說,除了感到可悲之於,似乎還需要思考些甚麼,做點甚麼,才不至於同流合汙,甘於作為權力的奴僕。

如果身於權力賦予者的我們,毫無自覺,那終究有一天,我們會成為真正母體下的蟻民,庸庸碌碌,不知為何而活。

我覺得,目前中青代的國民,是有這份意識的,只需要時機成熟,
終究會開始發芽茁壯,台灣一定會獲得重生。

我懷抱著這份希望,努力活著。

楊 威 利 語 錄


作者: Jason 出處: Green Wood 


-------------------------------------------------------------------------------- 

1. 『對於不喜歡的人,我沒必要去討好他,不瞭解我的人,我也不必非讓他瞭解我不可。』 
----出自第十六冊第19頁。

2. 『想辦法克服不擅長的事,太花時間和努力了,人生苦短啊。』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25頁。

3. 『一個人若可以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知有多好,但這實在太難太難了。』 
---- 出自第八冊第78頁。

4. 『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 
---- 出自第一冊第一話。

5. 『能夠的話當然也希望受女性的歡迎,只不過沒有為了這個目的而努力的念頭而已。如果有這種多餘的精力和時間的話,還不如拿來看書的好。』 
---- 出自外傳第四冊第26頁。

6. 『也罷,已經做了薪水份內的工作了,其他的事就交給拿更多薪水的人去做吧!』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32頁。

7. 『世上盡是一些怎麼做也做不好的事。那還不如就喝酒睡覺。』 
---- 出自第八冊第35頁。

8. 『盡了力而還作不好就不要勉強;伸手不能及之處,不管再怎麼擔心也搆不著,不如就委託給想做的人去做,這才是最明智之舉。』 
---- 出自第八冊第98頁。

9. 『所謂的長大,就是能分得清楚那些事該問,那些事不該問。』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43頁。

10. 『對人類而言,沒有完全或絕對的事。』 
---- 出自第三冊第15頁。

11. 『人生並不是無限的,也許那天會違背己意的被打斷,所以不應當還有勉強自己去飲食不喜歡東西的空暇。』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08頁。

12. 『其實命運不過是偶然地積集了無數個人的意識所產生的結果,並非一種超越的存在。』 
---- 出自第三冊第108頁。

13. 『所謂的英雄,到酒吧去要多少有多少。相反的,在牙醫師的治療臺上可一個也沒有。』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207頁。

14. 『千萬不能對長輩或上司做當面的讚美。因為若對方是個軟弱的人物,可能會使他自以為是,如果對方是個個性剛直的人,他還可能會以為你在曲意奉承而刻意疏遠你。』 
---- 出自第三冊第161頁。

15. 『如果能自己選擇死法的話,要喝上一堆酒凍死最好。』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14頁。

16. 『人活著就是在看別人死亡。』 
---- 出自第十六冊第12頁。

17. 『只要是人,誰都有謀求自身安全的權利。』 
---- 出自第四冊第85頁。

18. 『沒有比把才能、技術及人格完全混為一談更傻的事了。把勝利的原因完全歸功於道德的優越,簡直就是可笑到家了。』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04頁。

19. 『真實這種東西,就和生日一樣,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不能只因為和事實不一致,就指責是謊言。』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28頁。

20. 『唯有能夠忍耐和平之無為的人,才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 出自第十七冊第87頁。

21. 『沒有能力去恨的人,也就不可能有能力去愛。』 
---- 出自第十七冊第101頁。

22. 『自我及個性是比任何東西都貴重的。』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72頁。

23. 『確實是有某些東西是無法經由語言來轉達的。不過這句話只有已經腸枯思竭的人才能夠講。』 
---- 出自第十七冊第99頁。

24. 『語言這個東西,像是人們心海上所漂浮的冰山。浮出海面的部分其實是微乎其微的,不過存在於海面底下的絕大部分,透過知覺或感覺,仍然可以感受得到。』 
---- 出自第十七冊第99頁。

25. 『言詞必須要小心謹慎的使用。因為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事情,比單純只是沉默的時候,能更正確的傳達出來。』 
---- 出自第十七冊第99頁。

26. 『正確的判斷,唯有建立在正確的情報與分析之上,才有辦法成立。』 
---- 出自第十七冊第99頁。

27. 『在自己能夠控制範圍內的金錢,可以保障自己擁有相當程度的自由。』 
---- 出自第八冊第22頁。

28. 『正確的認知不一定會產生正確的行動。』 
---- 出自第八冊第156頁。

29. 『一次也沒死過的傢伙,還大放厥詞的談論死亡,他的話能信嗎?』 
---- 出自第五冊第17頁。

30. 『在所有的情況下,忍耐和沉默不見得是美德。在不該忍耐的時候忍耐,應該講話的時候緘默,徒然助長敵人威風,敵人更將得寸進尺,並認定自己的利己主義可以橫掃千軍,所向無敵。如同過份寵愛幼兒、一任權力者驕縱無度,最後勢將不得善終。』 
---- 出自第六冊第27頁。

31. 『就因為明白永遠是不存在於人世間,人們反而更渴望的去追求永遠。』 
---- 出自外傳第四冊第190頁。

 

軍事篇

32. 『軍人的直覺要是完全正確的話,就不會有戰敗者了。警官的直覺如果全部正確的話,就不可能會有被冤枉的人出現了。但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24頁。

33. 『為什麼戰爭是不好的事,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比他更能大量生產無意義的死、無益的死和無謂的死了。不是嗎?』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18頁。

34. 『戰爭和恐怖主義都會使一些無辜的好人喪命。』 
---- 出自第十六冊第18頁。

35. 『陰謀和恐怖主義是終究是不能使歷史洪流逆行的,可是,卻足以使歷史停滯。』 
---- 出自第十四冊第93頁。

36. 『戰爭百分之九十的起因,是一些愚蠢的令後世人會為之一愣的理由,其餘的百分之十,則是一些愚蠢的連現代人都會為之一愣的理由。』 
---- 出自第十二冊第30頁。

37. 『要迴避戰爭的話,先決條件必須多做政治及外交上的努力。以軍事的硬體設備來維持和平,只是腦筋僵化的軍國主義者的惡夢產物罷了。』 
---- 出自第四冊第99頁。

38. 『人類各種行為中,最為卑劣無恥的是什麼?──權力的擁有者和諂媚權貴的人藏身於安全的場所,歌頌戰爭的偉大,用愛國心和犧牲精神的名目,強制將與自己無關的人送往戰場,這種行為最是無恥。』 
---- 出自第六冊第28頁。

39. 『只有在安全場所的那些人,才不認為有不用戰爭方式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危險場所的人,想想戰爭並不能代表全部的理由不是很好嗎?』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49頁。

40. 『近代以來,倡導戰爭的文人或言論家,沒有一個是在最前線戰死的。』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49頁。

41. 『越是再上位的人越應該去面對最大的危險,而他也親身去實行。』 
---- 出自第十三冊第134頁。

42. 『這就是名將的戰爭手法,抱者明確的目的,一旦達成之後,就應脫離,不該再戀戰。打仗就得這樣才行。』 
---- 出自第六冊第127頁。

43. 『以少勝多是異常的事情,他之所以顯眼,和瘋子在正常人之中會比較顯眼的理由是一樣的。』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10頁。

44. 『所謂的勝敗,是取決於戰場之外的。戰術終究只是對戰略的完成做技術性的輔助而已。』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10頁。

45. 『戰爭並非光靠數量的想法,不過是湊不齊數量的人所做的自我正當化辯解罷了。』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10頁。

46. 『對戰爭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補給及情報。』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49頁。

47. 『軍隊僅僅是道具而已,而且是沒有比較好的道具。』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19頁。

48. 『世界最糟的傻瓜,就是以為沒有補給也能打勝仗的傻瓜。』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50頁。

49. 『軍人以逃亡為恥的,只有在捨棄老百姓的情況下。為期日後再戰而逃,一點也不可恥。掩飾敗北,懶於分析敗因,則更為可恥。』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46頁。

50. 『必勝的戰略──至少聚集有敵方六倍以上的兵力,有者完全的裝備及補給,毫無差錯地傳達司令官的意思,就這樣。』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09頁。

51. 『設法造成狀況的是戰略,而利用狀況的是戰術。』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24頁。

  

民主政治篇

52. 『民主政治不就是從否定國內及權力機構的無謬性而出發的嗎?承認自己的不對,有自省及自淨的意志不就是民主政治的優點所在嗎』 
---- 出自第十三冊第83頁。

53. 『多樣性的政治價值觀正是民主主義的精髓。』 
---- 出自第十四冊第90頁。

54. 『所謂專制是什麼呢?不是由市民選出的為政者,利用暴力及權力剝奪了市民的自由,並進而想支配人民。』 
---- 出自第四冊第105頁。

55. 『何謂民主主義呢?複數的政黨、複數的報紙、複數的宗教、複數的價值觀‧‧‧』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09頁。

56. 『對市民的公眾服務的逐漸均等化,是和社會的民主性成正比。』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207頁。

57. 『一個不能公然對指導者表示惡意的社會,便稱不上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 出自第十七冊第153頁。

58. 『對百年來也不見得會出現一個的英雄或者偉人,加以權力限制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損失,與不使平庸的人握有過於強大的權力所可能產生的正面利益兩者相較之下,後者遠勝於前者,而這正是民主主義的原則。』 
---- 出自第六冊第88頁。

59. 『法律或電腦不會支配人類,而是熟知這類道具使用方法的少部分人,在支配大多數的人類。古代有自稱能聽見神的聲音的人,支配著一個國家。所謂的神,也只不過是說這些話的支配者,用來使自己的權利正當化的一種手段,讓人民的思想麻痺的麻醉藥而已。後來,近代的主權國家代替了神的地位,但其根本並沒有改變。用強制手段使人民崇拜這個道具的另一個道具,也就是軍隊了。』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18頁。

60. 『國家是將市民的福址與民主共和政治付諸實現的一種具體化手段,應切記國家本身的存立除此之外絕對沒有其他目的。』 
---- 出自第十四冊第105頁。

61. 『遵守法律的規定對公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當國家違反了自己所制定的法律而企圖侵害個人權利的時候,如果公民還去盲從的話,那麼就是一項罪惡了。因為當國家有犯罪或是謬誤行為產生的時候,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得有對這樣的行為提出異議、批判、抵抗的權利及義務。』 
---- 出自第十二冊第46頁。

62. 『政治的腐敗並不是指政治家收取賄賂之事,那是個人的腐敗而已。政治家收取賄賂,卻沒有人能加以批判,這就是政治腐敗。』 
---- 出自第四冊第106頁。

63. 『人類文明中所產生的最大惡疾,大概就是對於國家的信仰吧!其實,所謂的國家只不過是人類的集團在維持生存的時候,為了更有效率地達成彼此之間互補關係的道具。被這個道具所支配的是再愚蠢不過的事情了。不,更正確的說是大多數的人被少數懂得如何操縱刺激道具的人所支配。』 
---- 出自第七冊第163頁。

64. 『如果戴著「國家」這副太陽眼鏡來看事物的話,視野就會變窄,眼光就變得短淺。儘可能不要有敵我之分的想法。』 
---- 出自第八冊第159頁。

65. 『愛國心常常使以揮舞的旗幟不同為理由,使殺戮正常化,有時候是一種強制化的心情,通常是不能和理性共存的。尤其當權力者將其當成個人的武器來使用時,其毒害之深實在是超乎人們所想像。』 
---- 出自第八冊第139頁。

66. 『國家並不是由細胞分裂而形成個人,國家是結合一群具有主體意識的人所構成的,在此前提下,何者為主?何者為從?在民主社會中是不辯自明的道理啊。』 
---- 出自第五冊第164頁。

67. 『這場戰爭只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自由及權利相比的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 出自第三冊第172頁。

68. 『沒有國家,人仍可活下去;但沒有了人,國家也就不存在了。』 
---- 出自第五冊第164頁。

69. 『即使國家消滅了,人總是還活著。只是不能稱為「國民」,而只是「人」。國家消滅之後,最為困擾的莫過於寄生在國家當中權力機構的那一夥人,但若只是為了要討好他們那些人,而要「人」來犧牲的話,宇宙之中任何角落都找不到這個道理。』 
---- 出自第六冊第28頁。

70. 『自古以來,將國家視為神聖之存在的人一定是寄生在國民中的人,但是為了要拯救他們而來發動另一次流血事件是一點必要都沒有的。』 
---- 出自第十四冊第105頁。

  

歷史篇

71. 『其實所謂的信念不過是人們為了要讓自己的過失或者愚蠢的行為正當化,所使用的一種化妝掩飾的藉口。妝化的愈厚,愈是不容易看清底下真正的面貌。』 
---- 出自第十四冊第110頁。

72. 『因為信念的理由而殺人,其實比為金錢而殺人更下等。因為金錢具有萬人共通的價值,但是信念的價值則僅限定於本人才有用。』 
---- 出自第十四冊第110頁。

73. 『人類的歷史上,沒有所謂的「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之戰爭,有的只是主觀的善與主觀的惡之間的爭鬥、正義的信念與正義的信念彼此相剋罷了。在單方面的侵略戰爭中,發動侵略的一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戰爭因而永無止息。只要人類相信神與正義,世界將永無寧日。』 
---- 出自第四冊第85頁。

74. 『或許由於絕對的善和完全的惡。這種思想的存在,所以使得人類的精神無限制地荒廢了。自己是善,便將對立者視為是惡的時候,便無法從其中產生協調以及體諒。只不過是將自己加以優越化,並且將打敗對方並加以支配的慾望變成正當化而已。』 
---- 出自第七冊第160頁。

75. 『就宗教而言,我認為窮人較相信神的公正,這非常矛盾,不正是因為神不公正,所以才會有窮人的嗎?』 
---- 出自第四冊第78頁。

76. 『想要升天為神的人,是歷史上的大騙子,他值得讓人欽佩的地方唯有其構想力和商業才幹。從古代到近代,不管是那一個國家,有錢人不都是貴族、地主和寺院嗎?』 
---- 出自第四冊第78頁。

77. 『如果死亡真如他們﹝一些主張靈魂不滅、生死輪迴而輕視肉體死亡的宗教﹞所說的那麼美好的話,他們怎麼不讓自己走進死亡試試看呢?』 
---- 出自第十七冊第24頁。

78. 『宇宙是一個劇場,而歷史是一部沒有作者的劇曲。』 
---- 出自第十三冊第54頁。

79. 『我想所謂的歷史,就是所有人類所共有的記憶。雖然所回想的事情當中,或許會有些令人覺得不愉快,但是無論如何,這些事情卻不是人們可以加以漠視或遺忘的。』 
---- 出自第十七冊第14頁。

80. 『無論在哪個朝代,奉獻的人盡皆市井小民,權力者則眉開眼笑的坐收並瓜分送進口袋裡的錢財。』 
---- 出自第五冊第17頁。

81. 『活在同時代實際目擊事件的人,不如只靠資料和遺物來調查的後世之人,還比較更能正確的把握住事件的本質。如果不是如此的話,歷史學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 出自外傳第四冊第225頁。

82. 『人類之所以能使文明發達是期望享樂的心態產生了的結果,自以為是勞動身心不過是野蠻人。』 
---- 出自第九冊第54頁。

  

幽默篇

83. 『為了健康和美容,飯後要喝一杯紅茶。』『一杯俄國茶,不調果醬或橘皮醬,用蜂蜜調味。』 
---- 出自第十三冊「流浪兒回家」一話之中。(此為「再攻略伊謝爾倫之戰」中的密碼。)

84. 『在人類只喝酒及茶的時候,文明是健全的。當開始喝起咖啡或可樂這些泥水色的飲料後,就開始了頹廢和墮落。』 
---- 出自外傳第一冊第208頁。

85. 『我有一個完整的人所久缺的部分‧‧‧,此外,我還渾身都是缺點,回顧以往種種,我很懷疑自己是不是有資格做這種要求,看來好像是利用地位壓迫人,而且,在戰鬥之前的這種情況下提出這種事,實在不應該‧‧‧但是,說了後悔總比不說後悔來得好‧‧‧啊,真傷腦筋,從剛才就只一直隨自己高興亂講話。總之,‧‧‧總之,我想跟妳結婚。』 
---- 出自第十冊第54頁。楊威利的求婚臺詞。

  

未分類區

86. 『鞏固國防之途有二。擁有比敵國更為強大的軍備,此為其一;其二,利用和平的手段,與敵國相安無事。前者較為單純,而且權力者不同,方法巧妙亦各有不同,但擴充軍備與發展經濟互為反比的關係,則是近代社會形成以來的不變法則。己國增強軍備,敵國勢必亦然,陳陳相因之下,各國偏重軍事擴充,造成經濟與社會極度畸形發展,國家因而崩壞。由此關之,「國防」也正意味著國家的滅亡,這是歷史上普遍存在的諷刺現象。』 
---- 出自第五冊第144頁。

87. 『所以人類最大的罪惡就是殺人及被殺,而軍人卻把殺人當成職業。』 
---- 出自第五冊第86頁。

88. 『宿命有兩種意義,對人而言都是侮辱,其一,它會使人停止思考分析現狀;其二,它會使人類的自由意志變成毫無價值的廢物。宿命是不可抗拒的啊,但事實上是無論身處何種狀況,最後還是要由當事人自己抉擇的。』 
---- 出自第十五冊第39頁。

89. 『有一半以上的人支持你的話,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 出自第十五冊第40頁。

90. 『專制政治的權力罪惡比民主政治更為兇暴的理由之一,是因為沒有在法律和制度上確立人民具有批評專制政治的權利以及矯正專制政治的資格。』 
---- 出自第十五冊第35頁。

91. 『政治上的主張是應該尊重的,因為它是阻止權力者自我膨脹的最大利器,也是保護弱者的堅實盔甲。』 
---- 出自第十五冊第35頁。

92.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所謂的絕對善良與絕對罪惡的話,那麼,或許人類就可以活得較單純、較輕鬆了。』 
---- 出自第十五冊第56頁。

93. 『想要當大人,得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酒量。』 
---- 出自第十五冊第54頁。

94. 『使「為什麼」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核心呈現模稜兩可的狀態,然後用感情來代入,這就是所謂的煽動。』 
---- 出自第十五冊第115頁。

95. 『自古以來,基於宗教的憎惡所引起的戰爭,之所以會招徠最激烈、最不可容赦的戰禍,都是因為其戰意是起於情感,而不是基於理念。對於敵人的憎惡乃至於嫌惡,以及對於己方指導者的忠誠,全部都是在情感支配下的產物。』 
---- 出自第十五冊第115頁。

96. 『好施善行者喜歡一個人默默耕耘,盲信愚行者希望有同伴一起做。』 
---- 出自第三冊第29頁。

97. 『再強大的國家終有滅亡的一天;再偉大的英雄一旦權力在握,日後也會腐化墮落。』 
---- 出自第三冊第16頁。

98. 『把偉人或英雄的傳記教給小孩子們,是最為愚劣的事情,因為這就好像要善良的人們,去學習異常的人,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 
---- 出自第十七冊第75頁。

99. 『愛國心是惡黨最後的靠山。』 
---- 出自外傳第二冊第108頁。

100. 『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一枚金幣對億萬富翁而言是算不了什麼,但是卻足以決定窮人的生死。』 
---- 出自第十三冊第117頁。

101. 『因為侵害人民的權利只在人民本身。所謂專制政治之罪就是人民可以把政治的害處歸結到他人身上。』 
---- 出自第十冊第147頁。

102. 『對方的預測正確嗎?願望可以實現嗎?唯有讓其產生這種錯覺,陷阱的成功率才會提高。一定要記得在陷阱上放置金幣。』 
---- 出自第二十冊第54頁。

103. 『戰術層面上的偶然只不過是戰略層面上必然餘光的破片而已。』 
---- 出自第二十冊第37頁。

104. 『如果我死了,一定是因為過度勞動而死的。尤里安,答應我,如果我死了,就在我的墓碑上這樣寫著:「這裡睡著一個被工作殺死的不幸勞動者」。』 
---- 出自第二十冊第63頁。

105. 『用筆可以控告幾百年前的獨裁者,甚至幾千年前的暴君;劍不能讓歷史逆流,但筆卻可以。』 
---- 出自第六冊第153頁。

106. 『人類的歷史倘能持續下去,所謂的過去就會無限地被累積起來。歷史並非僅僅是過去的記錄而已,更是文明延續至今日的證明。』 
---- 出自第六冊第153頁。

107. 『我並不是輕蔑權力或武力。不,其實我是在害怕。一旦權力或武力到了手,幾乎會使所有的人變得醜惡,這種例子我知道的太多了。而我也沒有自信自己絕不會改變。』 
---- 出自第二冊第99頁。

108. 『我還是抱持君子的作風,不想去接近危險的東西。只想在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做件工作,而後過著舒適的輕鬆生活,這麼想是一種怠慢的個性吧。』 
---- 出自第二冊第99頁。

109. 『以死彌補敗戰之罪倒也可以,但是他為何不自行了斷呢?為何要強制部下陪著自己一起走上絕路呢?就是有這種人在,戰爭才會綿延不斷。』 
---- 出自第二冊第27頁。

110. 『在人類的歷史上原本就沒有永遠的和平。但如果說我們必須為下一代留下某些遺產的話,我想最好的還是和平吧。而把前一代留下來的和平維持下去,那就是下一代的責任了。如果每一代都能夠牢記自己對下一代的責任的話,那麼大概就能夠保持長期間的和平吧。如果有所遺忘而把先人的遺產坐吃山空,那人類就得再重頭開始了。也好,那也不是壞事。』 
---- 出自第一冊第178頁。